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專訪「新昕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彭韻僖:犯事青年已承擔法律責任 社會應包容和接納他們

社會事

專訪「新昕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彭韻僖:犯事青年已承擔法律責任 社會應包容和接納他們
社會事

社會事

專訪「新昕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彭韻僖:犯事青年已承擔法律責任 社會應包容和接納他們

2023年08月22日 08:00 最後更新:08月28日 18:01

由一群社會有心人共同推動、港專學院(港專)主辦的「新昕計劃」旨在幫助因2019事件而入獄的年輕人建立正面人生觀,順利重投社會。港專特別成立了由專業人士組成的督導委員會,並邀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律師會前會長彭韻僖出任主席,帶領各委員為計劃出謀獻策、監察進度。她在訪問中呼籲社會各界支持這個有意義的計劃,共同協助犯事青年走出新天地。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10月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並於今年2月由律政司落實,同時推出全新的「法治教育領袖培訓計劃」,在社區層面推廣正確的法治信息。身為律師的彭韻僖認為,新昕計劃正好配合該政策,冀為犯事年輕人進行法治教育,她更明言,會向青年多分享在法治方面的經驗。

引導更生青年分辨對和錯 建立正面人生觀

彭韻僖說, 當年參加2019事件的年輕人大都因為接收了錯誤資訊而產生了偏激思想,做了違法行為。所以,新昕計劃尤其重視價值教育及軟硬技能培訓,強調年輕人要尊重法治。「不過,社會也要明白,這批年青人已經承擔了法律責任,若果他們願意改過自新,社會各界應予以支持和提供機會。」

曾任香港律師會會長的彭韻僖更向法律界同僚呼籲,應向社會傳遞正面的法治信息:任何違法、暴力的行為都不可以接受,犯了事就應該要受到法律制裁。「這批年輕人經歷了在監獄中的生活,也有了反思的機會,我相信對一些年輕人會有一定的思想衝擊,希望他們有所覺悟,可以悔改,尤其是將來重新投入社會,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需要學習適應社會,以及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

彭韻僖說,「新昕計劃」會透過多元而有趣的活動教導學員正面的價值觀,讓他們能通過遊戲學習如何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意見,並配合社工的專業輔導和嘉賓的經驗分享,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最重要是要他們學習,如何分辨對或錯。」

樂見今日青少年明白守法的重要性

被問及如何評論時下青少年對法治的看法,彭韻僖說,她樂見本港近年法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自己曾接觸的青少年大都明白守法的重要性,也知道尊重和包容的可貴。「朋友之間有不同的意見,要盡量去了解和溝通,社會不能接受暴力表達方式,而他們也要承擔這些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有見及此,彭韻僖指出,新昕計劃的另一個核心目標,就是教導更生青年何謂尊重、包容和接納。2019事件引發了不少家庭矛盾和社會問題,彭韻僖感嘆道:「這其實也是一個契機,讓年輕人與他們的家庭和社會,重新認識和接納對方,達致和諧的結果,建立新生活。」

「犯事青年重投社會後,無論繼續讀書,還是尋找工作,都會面對挑戰;在找工作方面,有些僱主對他們的背景會有所保留。督導委員會希望能與僱主溝通,請他們給機會這些年輕人,也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可以包容和接納他們。」

彭韻僖最後勉勵更生青年說:「我們的年輕人需要向前多走一步,抱着學習的態度,主動認識香港和國家,了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並自我增值,以便迎接新挑戰,將來重投社會時可以做出貢獻,在香港、或者將來在整個大灣區,有所作為。」

如欲了解計劃詳情,請瀏覽:https://www.hkct.edu.hk/tc/network/projects/projectnewdawn

Tags:

李家超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專「新昕計劃」開闢新出路 「救學生」校長何玉芬冀與更生青年同行

2023年09月11日 08:00 最後更新:09月12日 12:01

「教育工作是傳道、授業、解惑,與年輕人同行。」身兼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的中學校長何玉芬語重心長說道。何玉芬的理念與港專的「新昕計劃」不謀而合,她獲邀成為計劃督導委員會的一員,協力幫助涉及2019事件的更生青年重投社會,開闢光明前路。

何玉芬冀透過港專「新昕計劃」助更生青年在日後的發展路上作出合適選擇。

何玉芬冀透過港專「新昕計劃」助更生青年在日後的發展路上作出合適選擇。

「救學生」心不變  靠耐性智慧滿足青年情感需要

說到2019事件,相信大家對何玉芬都不會陌生,她當年於「理大事件」發生的時間,結集了百多位校長到理大衝突現場「救學生」。

當年示威者佔據理大校園,向通往紅隧的道路投擲雜物,企圖癱瘓來往港九兩地交通,何玉芬形容自己平時很理性,但當時看到相關新聞時內心卻十分不安、焦急和擔心,「我很害怕若場面不受控,會令年輕人流血,甚至喪命。」在事件進入第五天,情況急劇轉壞,警方封鎖進入校園的出入口,困於校園內的示威者曾以汽油彈及磚塊襲擊警察,警方則以橡膠子彈、催淚彈及水炮車還擊,校園儼如戰場。何玉芬憶述那天下午收到社福界朋友的來電,談及有消息指示威者與警方的嚴重衝突一觸即發。「作為中學校長,知道裏面有中學生,我可以做些甚麼?」何玉芬當時腦海泛起這疑問。同日晚上,何玉芬聯絡了逾百位中學校長、教師進入理大「營救」學生。

何玉芬憶述:「年輕人跟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有自己的價值觀,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懷、尊重、願意同行,在有困難時互相幫忙,面對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應協助解除危機。我們一眾參與行動的校長,單純基於學生的人身安全及人道考慮,不設任何政治立場,只想表達『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很感恩我們在災難性場面出現前,能夠同心協力助學生安全離開危險現場。」

來到四年後的今天,社會已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而何玉芬「救學生」的心仍不變,「我預期現時應該不會再有當年的災難性場面出現,而我『救學生』的心亦不再只是從人道危急角度出發,反而更著眼於願意更生的年輕人的情感和需要。」她表示今次加入「新昕計劃」督導委員會,是以另一種方式和策略「救學生」,與2019年是截然不同,「這次的青年工作,除了熱誠,更需要耐性和智慧。」

每一位年輕人都有其獨特性,何玉芬認為協助願意更生的年輕人應著眼於其情感和需要。

每一位年輕人都有其獨特性,何玉芬認為協助願意更生的年輕人應著眼於其情感和需要。

對於犯過事而入獄的青年人,要重新建立盼望感、看得到未來,何玉芬認為殊不簡單,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缺一不可。她說:「更生青年會有很多想法,包括大家是否接納他們融入社會呢?將來是否有同樣學習和工作機會呢?應如何裝備好自己?」何玉芬認為,「新昕計劃」正正能協助更生青少年探索以上種種問題,計劃透過多元體驗式學習,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學懂團隊合作、在社區服務,為這些年輕人打好基礎,是他們重新出發的第一步。何玉芬補充:「我們需要持續教育,建立互信和對話的平台,有系統地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歷程,在精神、思維、情感、理念層面,讓他們重新梳理價值觀、行為、態度,甚至設立短、中、長期人生目標。」

何玉芬指「新昕計劃」透過多元體驗式學習,為更生青年打好基礎,踏出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何玉芬指「新昕計劃」透過多元體驗式學習,為更生青年打好基礎,踏出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尊重與聆聽  道理愈辯愈明

作為資深教育工作者,何玉芬呼籲「大人」跟「細路」溝通時,切勿以「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態度自居或以單向方式說教,而應多關心、耐心聆聽和尊重青年人的意見,當他們面對困難和逆境時,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才是正解。

何玉芬強調:「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與年輕人交流,並非等同完全認同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和行為,我相信道理是愈辯愈明的,不是爭辯,而是以事實為基礎進行理性溝通,從不同角度分析事件,讓年輕人明瞭現實限制及衡量價值。」

何玉芬呼籲大眾多關心、耐心聆聽和尊重青年人的意見。

何玉芬呼籲大眾多關心、耐心聆聽和尊重青年人的意見。

何玉芬表示,不敢說自己會是更生青年在昏暗路途上的明燈,但認為「新昕計劃」督導委員會不同成員各有專長和網絡,能豐富參加計劃的更生青年的學習經歷,結合各方力量,一同引導他們邁進光明前路。

知錯能改  「新昕」助迎接美好明天

「昕」意指破曉、黎明,「新昕計劃」寓意協助參加者重新迎接美好的明天。港專深信涉及2019事件的部分青少年因受到煽惑誤導而產生激進思想,以致誤入歧途而最終被捕入獄,只要他們能承擔責任、知錯能改,社會應給予他們重過新生的機會。「新昕計劃」會為這些更生青年提供訓練及輔導,培養學員正確價值觀,學會包容不同聲音,並接納重過新生的自己,協助他們在日後的發展路上,作出合適及負責任的選擇。

如欲了解計劃詳情,請瀏覽:https://www.hkct.edu.hk/tc/network/projects/projectnewdawn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