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袁國勇許樹昌等7人獲港大頒授名譽大學院士

社會事

袁國勇許樹昌等7人獲港大頒授名譽大學院士
社會事

社會事

袁國勇許樹昌等7人獲港大頒授名譽大學院士

2023年10月20日 20:56 最後更新:10月21日 00:20

香港大學為7人頒授名譽大學院士,校長張翔在頒授典禮致辭表示,名譽大學院士頒授予對大學、學術及全港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士,藉此加以表揚,今次獲授銜的的人士來自不同背景及範疇,當中包括在疫情中發揮重要角色的人士。

獲頒授的7人包括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榮譽教授福田敬二、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 、星島新聞集團主席蔡加讚、全國政協委員、協成行發展董事總經理方文雄、已故著名建築師譚榮芬的妻子譚麥美燕,以及企業家黃英傑。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大研究指防止自殺手機程式 配合義工輔導及治療 成效顯著

2024年06月14日 18:11 最後更新:18:42

港大研究發現,以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手機程式,再配合義工輔導和一般治療跟進,有自毁和自殺行為的出院患者,人際關係有明顯改善,自殺意念大減。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手機程式,配合義工輔導和治療跟進,令有自毁和自殺行為的出院患者明顯改善。(示意圖)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手機程式,配合義工輔導和治療跟進,令有自毁和自殺行為的出院患者明顯改善。(示意圖)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由2018年起,就40名18至45歲、曾有自毁和自殺行為的公院出院患者進行研究,把患者分成3組,在3個月內進行4次評估,其中18人只靠治療、11人靠治療及提供精神健康資訊和社區資源的手機應用程式,及另11人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義工輔導和治療三項同時跟進,期間中心邀請了17名已受訓的義工參與配對,為患者提供3個月跟進服務,包括定期聯絡聆聽給予支持、進行自殺風險基本篩查、協助撰寫正面自我鼓勵訊息、提醒患者覆診、及分享社區支援資訊等,並持續進行評估。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由2018年起就40名18至45歲、曾有自毁和自殺行為的公院出院患者進行研究。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由2018年起就40名18至45歲、曾有自毁和自殺行為的公院出院患者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同時使用三項服務的患者,相對於另兩組別患者,人際關係改善最顯著,孤獨感和負累感指數大降,患者與他人的聯繫更多,且更肯定自我。

負責研究的副教授羅亦華指,3個組別的患者並無復發,但結果反映一般治療加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較單純治療發揮更大效果,建議政府可為離院患者提供系統性服務,透過義工團隊加強與患者聯絡及關懷,發揮互相守望精神,相信有助建立支持患者重投社會的氣氛。

港大研究發現,對有自殺意念出院患者,一般治療加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較單純治療發揮更大效果。(設計圖片)

港大研究發現,對有自殺意念出院患者,一般治療加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較單純治療發揮更大效果。(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