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葉德平博士曾對該課程27名參與實習的學生進行的研究,其中一條問題問到:「實習後,你對相關工作的認識有多大程度的提升?(1為最小程度,5為最大程度)」結果顯示,有18位同學選擇程度4(67%);2位同學選擇程度5(7%),中間數為3.67。可見實習對於學生將來的工作定位,有更明確的指向。

 

Entrance Plaza

Entrance Plaza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四年級生區同學,選擇了到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實習,那是一個藝術與文化的平台,舉辦教育、文化、保育、藝術等可持續發展活動,在推廣創意空間的同時,傳承村校校舍本質的歷史價值和精神,繼續為本地教育作出貢獻,這正中區同學下懷,因為她對這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日後從事類似與非遺有關的工作。

 

是次實習,區同學亦夾帶一些私心,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想這次實習可以讓我學會如何舉辦一個工作坊,最好是手工藝相關的,因為這與我的畢業論文有關。」可是事與願違,她說:「最後都幾大出入,原本以為只是做工作坊,但怎料我要兼任導類員,這是最辛苦的,因為要帶不同年齡的人士到鯉魚門三家村石礦場導賞。一來天氣炎氣,很考體力,二來有些參加者年紀較大,去到一些要上少少山坡時,要特別照顧他們。」至於如何導賞,除了那些內容一早學過外,區同學的學習能力亦很快,只跟隨創意館的主任出一次導賞,就掌握了當中的技巧。

要數最喜歡的,那就是導賞完後的工作坊,當中包括茶粿、江花小夜燈、書法、中國結、香囊等,區同學表示最好玩的是香囊:「因為香囊的模樣都由參與者自己創作,當中又設計了很多遊戲,加上參與者態度很積極,所以自己也很開心。」原以為與手工藝有關的中國結會是她最喜歡,怎料她說:「中國結最悶,但這與中國結本身無關,也許是參與者年紀比較小的問題,他們的手指不夠靈活,沒有太多人完成到。」

香港教育大學的研究中,其中一條為「實習過程中,你以下哪一種交流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結果顯示,有13位同學(48%)認為口頭溝通上有所改善。而這次實習,區同學表示除了學到導賞及工作坊的一些技巧,同時亦提升了區同學的溝通技巧,因為導賞要面對不同年齡層的人士:「年紀大的說話要放慢點,因為他們可能會聽不清,年紀小的就需要說得簡單一點,因為他們可能會不懂。」

經過了整個實習,區同學直言非常滿意和開心,可以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更堅定了自己畢業後的發展方向。




沈子高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