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立法會選舉分析(1):港獨派成為第三勢力

博客文章

立法會選舉分析(1):港獨派成為第三勢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立法會選舉分析(1):港獨派成為第三勢力

2016年09月06日 15:47 最後更新:09月07日 17:02

年初的新界東補選,梁天琦表示香港政壇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建制、傳統泛民和港獨派。今屆立法會選舉的結果,證實梁天琦所言非虛。

傳統智慧認為,泛民建制的支持度是「黃金定律六四比」,經此一役,我們需要修正有關的說法。港獨派在五個選區中合共取得41萬票,佔整體票數18.9%。其中在新界西和九龍西,得票率更加分別高達28.7%和24.8%。隨著港獨派的市場份額接近兩成,政壇應該是建制、傳統泛民及港獨派以四比四比二的格局分為三大勢力。

有意見認為,港獨派新星崛起,泛民多位政治明星如李卓人、馮檢基、何秀蘭殞落,反映市民的求變心態。然而,筆者認為,從勢力比例的角度更好解釋為何這些大哥大姐慘遇滑鐵盧。

雖然以目前形勢,港獨派的支持者不及傳統泛民豐厚。但是,港獨派的名單相對較少,各區只有兩至三張名單參選。由於他們有著百分之二十的支持度,而爭逐選票的激烈程度較低,因此不難發現各區的港獨派當選人都是該區得票最高的泛民人士,如羅冠聰便力壓許智峰和陳淑莊成為港島區的一哥。

相反,雖然傳統泛民狹四成的支持度,但因為各區派出多張名單出選,特別是新界西有民主黨、公民黨、工黨、民協、街工、社民連、人民力量共六隊出戰,結果互拖後腿,互相拖垮,使當區只有兩個傳統泛民政黨勝出,連累李卓人和馮檢基兩位政治明星落選。

立法會選舉後,隨著新勢力坐大和傳統政黨勢力收縮,泛民的組成重新洗牌,可以分成三大板塊和兩大派別。第一板塊,當然是仍然佔多數的溫和民主派,成員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和工黨,合共11席。第二板塊,是上屆冒起,但今屆退潮的傳統激進派,成員有社民連和人民力量,佔2席。第三板塊,是港獨派,成員包括朱凱迪、羅冠聰、鄭松泰等人,共6席。三大板塊代表三者不同的政治定位,而他們的政治手法則可以分成兩派。屬於第一板塊的溫和民主派是「傾派」,即是較願意以溝通爭取民主和解決社會問題,偶爾會與建制派和政府合作,行為和言論並不激進。至於第二和第三板塊則是「砌派」,傾向拉布,甚至暴力抗爭,不願意在任何議題,特別是政改議題上,與政府談判和讓步。

港獨派成功突圍,其實與第二板塊有關。傳統激進派在上屆立法會取得29萬票,共5個議席,為激進勢力定下基礎。近年香港愈趨政治化,發生多個重大政治事件,如佔領運動、旺角暴亂等,亦進一步刺激年輕人投身激進派,並進而發展成港獨派。由於激進派的內部分裂,加上依賴拉布作為抗爭手段,對一些追求更加激進和暴力的支持者而言吸引力下降,令激進派流失大量選票。今屆立法會,他們得票銳減至18萬,跌幅達35%,議席更加減少至2個。反之,港獨派吸納及開拓更多激進人士支持,成功取得41萬票,贏得6個議席。可見,隨著年輕人和激進份子不斷追求更加刺激的激進行為,傳統激進派的市場已經被港獨派侵蝕,港獨派則在激進派建立的根基上冒起。

過去四年,即使議會仍以溫和民主派佔泛民多數,立法會仍成一團亂局。兩派爭拗不斷,立法機關工作效率未如理想之餘,亦影響行政部門落實政策。展望來屆議會,傳統泛民勢力減弱,激進和港獨勢力的議席有所增長,可以肯定拉布和議會暴力將更為頻繁。原本建制派與溫和民主派已經難以精誠合作,建制派與死硬固執港獨派的政治鴻溝更大,令彼此可以協調和讓步的空間非常有限,預計議會運作將更陷低潮。對於傳統泛民而言,他們亦不見得一定能夠與港獨派成功配合,議會的分裂問題可能是香港政壇的一大隱憂。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提12項核心建議 推動港數字經濟發展

2024年04月12日 13:12 最後更新:14:15

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就香港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進一步發展,向政府提交12項核心建議,並附有指標性行動時間建議,涵蓋優化數字政策、加強數字基礎建設、以數據驅動數字經濟、加速數字轉型,以及制定可持續人才策略等5方面。

委員會提出,在2年內制訂和實施數字政策以加強政府治理,建議政府任命專責的政府架構;以3至5年優化新或新興技術的治理,以識別和緩減數據、安全、數碼水平不均及個人資料保護等問題,並提升數據安全和保護。

委員會提出以3至5年鞏固現有基礎建設,為數字經濟發展增強互聯性、可擴展性和便利性,包括優先考慮推動營運者共享5G基礎設施,考慮誘因鼓勵他們提供5G全面覆蓋室內環境;制訂和頒布數據中心標準;進一步推動企業對消費者市場採用「轉數快」等電子支付;探討利用「轉數快」及「智方便」開發官方流動支付入門網站可行性。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委員會又提出在兩年內,提供更多數據以促進香港數據流動,鼓勵私人和公營部門開放更多數據並提供誘因,建立清晰的數據共享指南和框架,並將商業數據通覆蓋範圍擴大到其他行業。跨境數據流動方面,委員會建議當局採取措施,支持便利與內地及世界各地貿易伙伴數據交換與合作。

委員會提出要加快數字轉型,向中小企給予支持及援助,並且用3-5年制定全面人力資源策略以吸引、保留和培養數字人才,提升全民的數字素養和能力,促進非本地人才來港工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