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首位「兩極」科考女科學家熱心教育 10年開200科普講座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中國首位「兩極」科考女科學家熱心教育 10年開200科普講座

2024年03月11日 10:00

中國首位「兩極」科考女科學家致力於進行青少年科普,10年間開展逾200場科普講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綜合內媒報導,內地河北80後女科學家唐立梅是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擁有豐富的科考經歷。她不僅隨「蛟龍」號深潛西太平洋,也曾隨「雪龍」號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成為中國首位兼具「兩極」科考經驗的女科學家。除了科研,唐立梅還將自身的經歷與科學知識相結合,致力於為少年兒童做科普,自2013年起參與了約兩百場科普活動,唐立梅還被六大部門聯合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影片截圖

2010年,博士畢業後,她順利考入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進入研究所後,她遠赴西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等地科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多項課題研究,內容包含「西太平洋深部地幔過程」、「雅浦海溝俯衝年代及岩漿作用」等,並在主流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2013年她迎來了科研人生的重要節點,參與「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首次試驗性應用科考,潛入2774米深的西太平洋海;2017年,她又乘「雪龍」號參與了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當時在去往南極的路上,她因暈船不適連吐了三天,頭痛欲裂;頻繁地倒時差也讓她筋疲力盡。然而當船進入南極圈,她看見蹣跚走路的企鵝以及懶惰的海豹時,便忘記了先前的 艱辛。這兩次經歷也使她成了首位隨「蛟龍」號深潛大洋,且赴南極科考的的中國女科學家。 在科研之餘,唐立梅還投身於鄉村教育工作,積極參與公益講座和科普活動,將她的經歷和知識傳授給孩子們。自2013年唐立梅接到浙江大學校友志願者組織的邀請前往杭州一所外來務工子弟學校進行關於深潛的公益講座後。她便頻頻到各地進行科普工作。10年來,她受邀參加了近200場科普講座,次數最多的時候,她一個月甚至做十來場科普。她的科普工作不僅限於海洋地質學,還包括生物進化、宇宙起源等廣泛領域。她的教學方式生動有趣,常用比喻和故事將複雜的科學知識淺顯易懂地傳遞給公眾。在堅持做科普的同時,唐立梅還致力於科普創作,她結合自己的科考經歷創作了一套深海知識的科普圖書《隨「蛟龍」探深海》,並於書中附上她出海深潛時所拍攝的大量珍貴照片。此外,她還發表過《海底的山脈與資源》、《洋中脊》等科普文章,並在《百科探秘·海底世界》雜誌開設了海洋地質專欄,出版了《偉大的探險家》。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中國首位「兩極」科考女科學家致力於進行青少年科普,10年間開展逾200場科普講座。

影片截圖

綜合內媒報導,內地河北80後女科學家唐立梅是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擁有豐富的科考經歷。她不僅隨「蛟龍」號深潛西太平洋,也曾隨「雪龍」號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成為中國首位兼具「兩極」科考經驗的女科學家。除了科研,唐立梅還將自身的經歷與科學知識相結合,致力於為少年兒童做科普,自2013年起參與了約兩百場科普活動,唐立梅還被六大部門聯合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影片截圖

唐立梅於1981年出生在河北蠡縣一個村莊里。在當地,學校並沒有開展科學課程,唐立梅身邊也沒有相關的科普讀物,她唯一讀過的課外書籍僅有一本作文選。然而在「科學」對於就讀於小學的唐立梅而言,還只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時,她卻明確自己長大後的目標是「要做科學家。」。

影片截圖

唐立梅透露,儘管父母沒有上過高中,家裡條件不好,但對於她和哥哥完成學業卻是極力支持,為了能省錢給她和哥哥交學費,父母常年靠紅薯、米湯和玉米粥度過三餐,平時更是連一根腰帶都捨不得買,總用繩子拴著褲子。這令得她愈發努力學習,最終她也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讀完本科以及研究生,並成功考取浙江大學地質學專業博士。

影片截圖

在讀博期間,為了完成論文,她環海南島兩次進行考察採樣,正是這次考察令她極度沉迷於深度思考與探索。由於當時恰好遇上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兩位研究員來浙江大學作報告時提及到海底有盲蝦,有「黑煙囪」熱液氯化物,這讓她倍感新奇,於是決定將地質科研從陸地轉向海洋。

影片截圖

2010年,博士畢業後,她順利考入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進入研究所後,她遠赴西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等地科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多項課題研究,內容包含「西太平洋深部地幔過程」、「雅浦海溝俯衝年代及岩漿作用」等,並在主流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2013年她迎來了科研人生的重要節點,參與「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首次試驗性應用科考,潛入2774米深的西太平洋海;2017年,她又乘「雪龍」號參與了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當時在去往南極的路上,她因暈船不適連吐了三天,頭痛欲裂;頻繁地倒時差也讓她筋疲力盡。然而當船進入南極圈,她看見蹣跚走路的企鵝以及懶惰的海豹時,便忘記了先前的 艱辛。這兩次經歷也使她成了首位隨「蛟龍」號深潛大洋,且赴南極科考的的中國女科學家。 在科研之餘,唐立梅還投身於鄉村教育工作,積極參與公益講座和科普活動,將她的經歷和知識傳授給孩子們。自2013年唐立梅接到浙江大學校友志願者組織的邀請前往杭州一所外來務工子弟學校進行關於深潛的公益講座後。她便頻頻到各地進行科普工作。10年來,她受邀參加了近200場科普講座,次數最多的時候,她一個月甚至做十來場科普。她的科普工作不僅限於海洋地質學,還包括生物進化、宇宙起源等廣泛領域。她的教學方式生動有趣,常用比喻和故事將複雜的科學知識淺顯易懂地傳遞給公眾。在堅持做科普的同時,唐立梅還致力於科普創作,她結合自己的科考經歷創作了一套深海知識的科普圖書《隨「蛟龍」探深海》,並於書中附上她出海深潛時所拍攝的大量珍貴照片。此外,她還發表過《海底的山脈與資源》、《洋中脊》等科普文章,並在《百科探秘·海底世界》雜誌開設了海洋地質專欄,出版了《偉大的探險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唐立梅於1981年出生在河北蠡縣一個村莊里。在當地,學校並沒有開展科學課程,唐立梅身邊也沒有相關的科普讀物,她唯一讀過的課外書籍僅有一本作文選。然而在「科學」對於就讀於小學的唐立梅而言,還只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時,她卻明確自己長大後的目標是「要做科學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唐立梅透露,儘管父母沒有上過高中,家裡條件不好,但對於她和哥哥完成學業卻是極力支持,為了能省錢給她和哥哥交學費,父母常年靠紅薯、米湯和玉米粥度過三餐,平時更是連一根腰帶都捨不得買,總用繩子拴著褲子。這令得她愈發努力學習,最終她也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讀完本科以及研究生,並成功考取浙江大學地質學專業博士。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在讀博期間,為了完成論文,她環海南島兩次進行考察採樣,正是這次考察令她極度沉迷於深度思考與探索。由於當時恰好遇上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兩位研究員來浙江大學作報告時提及到海底有盲蝦,有「黑煙囪」熱液氯化物,這讓她倍感新奇,於是決定將地質科研從陸地轉向海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2010年,博士畢業後,她順利考入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進入研究所後,她遠赴西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等地科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多項課題研究,內容包含「西太平洋深部地幔過程」、「雅浦海溝俯衝年代及岩漿作用」等,並在主流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2013年她迎來了科研人生的重要節點,參與「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首次試驗性應用科考,潛入2774米深的西太平洋海;2017年,她又乘「雪龍」號參與了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當時在去往南極的路上,她因暈船不適連吐了三天,頭痛欲裂;頻繁地倒時差也讓她筋疲力盡。然而當船進入南極圈,她看見蹣跚走路的企鵝以及懶惰的海豹時,便忘記了先前的 艱辛。這兩次經歷也使她成了首位隨「蛟龍」號深潛大洋,且赴南極科考的的中國女科學家。

在科研之餘,唐立梅還投身於鄉村教育工作,積極參與公益講座和科普活動,將她的經歷和知識傳授給孩子們。自2013年唐立梅接到浙江大學校友志願者組織的邀請前往杭州一所外來務工子弟學校進行關於深潛的公益講座後。她便頻頻到各地進行科普工作。10年來,她受邀參加了近200場科普講座,次數最多的時候,她一個月甚至做十來場科普。她的科普工作不僅限於海洋地質學,還包括生物進化、宇宙起源等廣泛領域。她的教學方式生動有趣,常用比喻和故事將複雜的科學知識淺顯易懂地傳遞給公眾。在堅持做科普的同時,唐立梅還致力於科普創作,她結合自己的科考經歷創作了一套深海知識的科普圖書《隨「蛟龍」探深海》,並於書中附上她出海深潛時所拍攝的大量珍貴照片。此外,她還發表過《海底的山脈與資源》、《洋中脊》等科普文章,並在《百科探秘·海底世界》雜誌開設了海洋地質專欄,出版了《偉大的探險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抗癌7年兩度休學 22歲男堅持高考圓大學夢更獲專業成績第一

2024年04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6

內地22歲男抗癌7年曾兩度休學,仍堅持參加高考,如今圓夢入大學並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繼續學業。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內媒報導,湖北黃岡市一名22歲男子劉沫言在高二時被診斷出患有尤文氏肉瘤後,至今已與癌症抗爭超過3000天。在過去的7年裡,劉沫言接受了25個療程的化療、17次放療,以及數次大小手術,經歷了病情的反覆和艱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因病情反覆,飽受病情折磨的劉沫言曾兩度休學,但他卻從未放棄學業。他堅持參加高考,最終圓夢考上大學,並在大一時以優異的成績拿下專業第一。此外,劉沫言還堅持每週參與各種志願活動,諸如去養老院,去宜昌東站那裡幫助遊客搬運行李,用實際行動證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現年22歲的劉沫言仍在繼續接受抗癌治療,並繼續堅持著自己的學業,他表示,「真的非常珍惜在學校的時光,後面還能夠正常上學的話,我可能覺得就是自己盡力就好,可能活得開心更重要」。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