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車站遇走失男童 南京善心女「多看一眼」即折返 意外救咗對方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車站遇走失男童 南京善心女「多看一眼」即折返 意外救咗對方

2024年05月23日 10:00 最後更新:05月26日 15:02

女子在車站偶遇一名走失男童,在「多看一眼」後決定折返,瞬間的決定令男童避開嚴重意外。

據內媒報導,內地南京一名女子在車站準備乘車離開時,一名男童獨自行走經過她的身旁,出於直覺她回頭多看了一眼,不料此舉竟意外挽救了這名意外走失的男童。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影片可見,身穿白色長裙的女子搭乘扶手電梯抵達車站大廳正準備去搭車時,遠方走來一名孤身一人的男童。和男童短暫對視後,她便低頭玩手機。這時,她的餘光又看向了該名男童,於是便回頭多看一眼,只見男童搭乘往下的扶手電梯。

更多相片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原本準備離開的女子不放心地又回頭多看了幾眼,然後決定折返現場。不料竟看見男孩因站不穩摔倒在扶手電梯上,女子見狀一把抱住男童,然後安全交給警方。所幸,該男童並無受傷。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警方發現男童身上並沒有攜帶任何證件,僅握有一隻吸管。經詢問,警方判斷男童應該是附近商家的孩子。於是,女子陪同警方四處詢問,最終在車站附近的一排商店中找到男童的父母,對方當時也在焦急尋找走失的孩子。在確保男童安全後,女孩默默離開了現場。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影片曝光後,眾多網友留言大讚女子的善行,表示女子的「多看一眼」避免了一場悲劇發生,令人倍感暖心。

微博影片截圖

微博影片截圖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轄下創作平台「藝想」的陶藝創作人(師傅仔)之一譚量雄(量雄)跟哥哥譚傑雄(Thomas),是一對以藝術牽絆的兄弟,從小到大一同成長,後來父親離世,Thomas對「長兄為父」有更深的感受。

譚量雄跟哥哥譚傑雄(Thomas)的互動跟父子無異,例如Thomas會以爸爸的口吻指量雄沒有剃鬍子,而量雄則不耐煩地點頭說「知知知」。

譚量雄跟哥哥譚傑雄(Thomas)的互動跟父子無異,例如Thomas會以爸爸的口吻指量雄沒有剃鬍子,而量雄則不耐煩地點頭說「知知知」。

「藝想」師傅仔譚量雄患有智障及自閉症譜系障礙,他自2005年接觸陶藝,於2016年加入聖雅各福群會「藝想」,參與的展覽包括:2018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 大地予我》、2019年《我們的故事 – 陶塑記憶》及《Design Inspire 創意設計博覽》。他的作品常以概括的外型和豐富的質感去呈現雕塑的力量,包括樹屋形狀的「四季」、包含與去世爸爸乘坐船過海記憶的「船隻」及「日落風帆」等,自小跟大4歲的哥哥譚傑雄(Thomas) 和父母一家四口同住,現時則與媽媽同住,與Thomas不時見面。

兩兄弟於疫情期間在的作品,Thomas與量雄留在家中畫畫。Thomas先向量雄展示一間手繪咖啡店圖畫(圖左),着他臨摹。結果量雄畫了藝想(圖右)出來,Thomas表示:「量雄並不知道我畫的是一間咖啡廳,但他筆下的這個地方,他說是『藝想』。」

兩兄弟於疫情期間在的作品,Thomas與量雄留在家中畫畫。Thomas先向量雄展示一間手繪咖啡店圖畫(圖左),着他臨摹。結果量雄畫了藝想(圖右)出來,Thomas表示:「量雄並不知道我畫的是一間咖啡廳,但他筆下的這個地方,他說是『藝想』。」

大譚量雄4歲的哥哥譚傑雄(Thomas) 在升上中學,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及圈子,互相分享家庭生活時,開始覺得「細佬有啲不同」。若有人問及是否有兄弟姐妹,因怕不知道怎樣與人解釋,就會說「無,我是獨生的」,並不會主動公開有量雄的存在。2000年左右,譚傑雄投身舞台劇,邀請家人連同量雄一同欣賞演出,朋友才察覺「原來有細佬」,但譚傑雄亦未有主動介紹。

2012年爸爸離世,譚傑雄寫了一封信給出席葬禮的設計系同學,「很感謝你們送爸爸一程,不想呃你們,其實我有一個細佬」,這才主動公開弟弟的存在。「以往覺得外界很多人都對自己很好,甚至是衆人目光之處,是中心點,怕承受不到外界的眼光,如果有一個不同之處(弟弟量雄),其他人對自己的目光會否轉變。」不過朋友沒有對他投放異樣目光,這令他感到安慰。

兩兄弟於疫情期間在的作品,Thomas與量雄留在家中畫畫。Thomas先向量雄展示一間手繪咖啡店圖畫(圖左),着他臨摹。結果量雄畫了藝想(圖右)出來,Thomas表示:「量雄並不知道我畫的是一間咖啡廳,但他筆下的這個地方,他說是『藝想』。」

兩兄弟於疫情期間在的作品,Thomas與量雄留在家中畫畫。Thomas先向量雄展示一間手繪咖啡店圖畫(圖左),着他臨摹。結果量雄畫了藝想(圖右)出來,Thomas表示:「量雄並不知道我畫的是一間咖啡廳,但他筆下的這個地方,他說是『藝想』。」

此前,父親一直都是家中的支柱,教懂量雄自行往返家中及聖雅各福群會,而媽媽則全力照顧量雄,父母盡量滿足兩位兒子的需要,「我應該係第一代港孩,咩都係爸爸、媽媽。爸爸做藍領支撐個家,基本上我同媽媽的Passcode就係爸爸」。

然而,父親有一段時間突然暴瘦,求醫後發現腸道出現問題,最後在2012年離世,而離開前對譚傑雄說:「好好照顧媽媽及細佬」,譚傑雄開始覺得自己要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我唔係敢講自己係孝順,照顧佢地係必須的,可能個天係揀左我,覺得我有能力睇到依件事。唔係一件偉大的事,好多人都經歷當中,人大了就會覺得係試煉。」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轄下創作平台「藝想」的師傅仔之一的譚量雄(量雄)自2005年接觸陶藝,常以概括的外型和豐富的質感去呈現雕塑的力量。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轄下創作平台「藝想」的師傅仔之一的譚量雄(量雄)自2005年接觸陶藝,常以概括的外型和豐富的質感去呈現雕塑的力量。

在譚傑雄眼中,弟弟生活上雖然語言能力弱,但勝在有愛心、中意與人接觸,也可成爲情緒支援,「雖然我未必100%收到他的表達,但佢返而會收到我講咩。我對他沒有咩包袱,内心對佢、爸爸、媽媽講的説話,對量雄講會坦白些,因爲唔擔心他會說出來,」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轄下創作平台「藝想」的師傅仔之一的譚量雄(量雄)自2005年接觸陶藝,常以概括的外型和豐富的質感去呈現雕塑的力量。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轄下創作平台「藝想」的師傅仔之一的譚量雄(量雄)自2005年接觸陶藝,常以概括的外型和豐富的質感去呈現雕塑的力量。

藝術上,譚傑雄認為弟弟非常專注有興趣的東西,對藝術有想法。疫情期間買泥膠給量雄創作,怎料被對方嫌棄「依啲野唔得(非陶泥)」,風格上有特定的圖案及樣式(經常用方形、三角形等,框住一些東西)、顔色(藍色、橙色、灰色),「佢未必太FINE,比較原始有力度的東西」,在家畫畫,讓他自由發揮,「不會幫助他畫畫,幫助他就等於不是自己能力的東西,寧願讓到他畫得raw或者殘缺」,「量雄畫完會說好攰,但知道他是Proud of 自己的作品」

譚傑雄在從小到大的相處中自認為已經很了解量雄的「外星話」,但透過藝想同事邀請看展覽,講更多他在藝想的事,才更進一步了解到弟弟對陶藝的熱愛及能力,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於是,譚傑雄盡量抽時間參加藝想活動,與量雄到藝想「我們的星空」的陶瓷展覽,並嘗試找出兩人製作的陶瓷片,有時,譚傑雄還會被弟弟取笑「你唔識(陶瓷片成品不好看)」。

譚量雄作品《日落風帆》(圖左)及《船隻》(圖右),盛載了跟父親昔日乘船的回憶和感受。聖雅各福群會藝想藝術發展經理鄧嘉寶表示:「陶瓷係一個載體,盛載故事和情感,會透過作品投射或呈現出來。船對量雄可能有很多意義,『藝想』的師傅仔透過陶瓷作語言,呈現他們的心思。」

譚量雄作品《日落風帆》(圖左)及《船隻》(圖右),盛載了跟父親昔日乘船的回憶和感受。聖雅各福群會藝想藝術發展經理鄧嘉寶表示:「陶瓷係一個載體,盛載故事和情感,會透過作品投射或呈現出來。船對量雄可能有很多意義,『藝想』的師傅仔透過陶瓷作語言,呈現他們的心思。」

弟弟的作品「船隻」及「日落風帆」也盛載著對爸爸的記憶,譚傑雄透過藝想團隊知道作品與爸爸有關係,「原來爸爸同佢坐過船……佢未必有耐性或聽得明大家講的東西,但佢可能有啲感受」

譚傑雄現在最擔心的是量雄及媽媽的健康,亦在大半年前轉了自由身工作,希望有更多時間照顧他們,「最好你們走先……無野望,首先我有健康,在我能力範圍以内,可以照顧他們就最好」。他希望弟弟繼續到藝想創作,「量雄最開心在藝想,他知道自己在藝想有一啲屬於他的東西,佢可以得到開心,最難得亦最基本,我覺得好足夠」。

在疫情期間,譚傑雄與量雄留在家中畫畫,他向量雄展示一間手繪咖啡店圖畫,量雄照著畫後,覺得該地方是藝想,「佢不知道我畫的是一間café, 他只知道是一個地方,我問他邊度,佢話係藝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