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上載通訊錄供人搜索 消委會籲小心選用

社會事

2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上載通訊錄供人搜索 消委會籲小心選用
社會事

社會事

2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上載通訊錄供人搜索 消委會籲小心選用

2024年05月16日 11:51 最後更新:12:59

消委會檢視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發現兩款在取得存取權限後,會將用戶通訊錄中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資料庫中,供其他用戶搜索,個人資料可能被人一覽無遺。

消委會檢視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消委會)

消委會檢視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消委會)

消委會表示,其中一款程式在存取用戶通訊錄後,會自動將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和整合到商戶的資料庫內,供其他用戶「反向搜索」,只需輸入電話號碼,即可追溯到號碼持有人的名字及查閱其個人資料。如果有用戶在通訊錄中儲存了親友的電話號碼,而在使用該程式時同意被讀取通訊錄,即使這些親友本身從未下載或批准該程式使用其個人資料,資料亦會被取用和上載。另一款程式同樣會以類似方式取用及上載用戶的通訊錄,但只限於在程式官方網站下載檔案(如APK檔)及安裝程式,並啟用「強化搜尋」功能才會出現相關情況。

消委會檢視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消委會)

消委會檢視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消委會)

另外,一款程式在個人資料保存期限屆滿後,或仍將原本理應已銷毀的用戶資料存放於備份系統中。

消委會又發現,有兩款程式規定用戶必須註冊帳戶方能使用,另有1款的Android版本亦有同樣要求。用戶一般可選擇以電郵地址、電話號碼或登入Facebook或Google等第三方帳戶進行註冊。若選擇透過Facebook註冊,當中一款程式會索取多達8項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個人頭像、電郵地址、出生日期、相片、影片、朋友名單以及生活時報連結。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在下載和使用攔截程式前,務必仔細閱讀服務條款及私隱政策,並應留意程式所索取的權限是否合理,小心選用攔截程式。

消委會檢視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消委會)

消委會檢視本港使用量較多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消委會)

Tags:

消委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攔截電話程式暴露用戶資料 私隱專員跟進事件

2024年05月17日 12:52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將跟進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暴露用戶通訊錄一事,包括了解相關程式是否在香港營運。

消委會16日發表有關垃圾電話攔截程式的調查結果,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留意到有關報告,會跟進事件,包括了解相關手機應用程式是否在香港營運。由去年6月至今,公署就使用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未有接獲查詢或投訴。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選用和下載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時,要多留意條款。(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選用和下載垃圾電話攔截程式時,要多留意條款。(消委會圖片)

公署表示, 一般而言,在收集個人資料方面,保障資料的原則,是資料使用者在收集個人資料時,必須是為了直接與其職能或活動有關的合法目的而收集,資料屬必須、足夠的,但不超乎適度。個人資料須以合法及公平的方法收集,而資料使用者必須採取所有切實可行的步驟,在收集資料時或之前告知資料當事人所收集的資料將會用於甚麼目的、資料可能會轉移予甚麼類別的人士等。在保留期間方面,資料使用者須採取可行步驟,以保存時間不超過達致原來收集資料的目的實際所需時間。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建議市民要了解手機攔截應用程式將查閱、收集或分享哪些資料,再決定是否下載及選用有關程式。(消委會圖片)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建議市民要了解手機攔截應用程式將查閱、收集或分享哪些資料,再決定是否下載及選用有關程式。(消委會圖片)

公署又向使用應用程式的市民提供建議,包括應了解應用程式會查閱、收集或分享哪些資料,再決定是否下載及選用有關程式;仔細閱讀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了解收集個人資料的目的及用途等;考慮實際需要而決定應用程式的存取權限,及檢查預設保安或私隱設定以設置最高私隱權限;留意應用程式功能,應提供最小量的個人資料。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