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索尼研超精細輔助手術機械臂 可用粟米「開刀」 或降低顯微外科醫生執刀門檻

大視野

索尼研超精細輔助手術機械臂  可用粟米「開刀」 或降低顯微外科醫生執刀門檻
大視野

大視野

索尼研超精細輔助手術機械臂 可用粟米「開刀」 或降低顯微外科醫生執刀門檻

2024年05月25日 11:20 最後更新:12:45

索尼近日展示了超精細輔助手術機械臂,可在粟米上「開刀」 ,為首款在手術過程中自動切換不同工具的設備。

索尼研超精細輔助手術機械臂

索尼近日展示了其新型微創手術機械臂在粟米上進行的精密縫合操作。此前機械臂已經成功在動物手術中進行了測試,並且專為顯微手術領域設計。這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外科醫生需要在直徑小於1毫米的極小血管和神經上進行操作。

在這個領域中,外科醫生通常需要透過顯微鏡來進行手術,因此需要極其穩定的手。因此,這是機械臂輔助的理想場所。

目前市面存允許外科醫生放大視野同時縮小手部動作的遙控工具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家公司如Intuitive Surgical和Stryker等推出了臨床使用的手術機械臂,但這些機械臂不是完全自主的AI驅動的機械臂外科醫生,而是允許外科醫生放大視野同時縮小手部動作的遙控工具。

索尼的這款機械臂目前還是原型機,是一款低延遲的遠程手術設備,外科醫生使用一對感壓式的筆狀控制器進行操作,並通過一個微型立體4K 3D攝像系統觀察實際效果。這個系統通過一對OLED屏幕實時傳輸視覺影像,相當於一副無帶、桌面式的VR眼鏡,外科醫生可以將臉部靠在上面。

索尼相機和電視專業知識在精密成像方面提供優勢

索尼相機和電視專業知識在精密成像方面提供了優勢;這款機械臂的控制器小巧輕便,讓外科醫生可以進行高精度的工作,如將針線穿入細小的血管,同時也能處理較大的動作,如拉動線程,毋須改變比例尺。

首款在手術過程中自動切換不同工具的設備

這款機械臂是首款能夠在手術過程中自動切換不同工具的設備。這款機械臂具有獨特的能力,可以在需要時自動切換多種工具。應要求,它會迅速將某個手臂移回小型工具架,並切換工具,在10秒內返回手術現場,可以將工作中斷時間降至最低。

Sony官網圖片

Sony官網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全球首次跨洲際手術!中科院院士羅馬操作機器人 為8千公里外北京患者開刀

2024年06月12日 10:20 最後更新:11:03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旭近日率領團隊,在羅馬進行了一場全球首次跨洲際超遠程人體手術,為8千公里外北京患者開刀。

中科院院士羅馬操作機器人 完成全球首次跨洲際手術

據人民網報導,第20屆歐洲腹腔鏡和機器人手術挑戰大會(CILR)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泌尿外科醫學部主任張旭率領團隊,在羅馬進行了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球首次跨洲際超遠程人體手術直播。

觀看影片

手術跨越近8100公里 雙向通訊距離超2萬公里

這次手術跨越了近8100公里的直線距離,雙向通訊距離超過2萬公里。張旭表示,這次手術全程使用中國製造的機器人,結合了5G+互聯網的現代通信技術,跨越了亞歐多個國家,在低延時、高精度和高穩定性的跨洲際遠程手術操作方面取得了成功。這次手術的實現具有時代意義,標誌著中國在遠程手術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CILR大會主席維托·潘薩多羅對這次手術演示的成功表示高度認可和讚賞。他表示,前列腺癌根治手術是目前泌尿外科中難度較高的手術之一,手術複雜且風險較高。中國團隊憑藉卓越的醫學技術,結合中國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和遠程通訊技術,實現了跨洲際遠程手術,徹底解決了遠程外科中的網路延遲和數據壓縮等難題,在世界範圍內展現了中國頂尖專家的形象

成立泌尿外科微創及機器人技術創新團隊 已協助國內外專家完成60餘例遠程手術

作為遠程手術的先驅和倡導者,張旭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泌尿外科微創及機器人技術創新團隊。他們成功地將後腹腔鏡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手術機器人技術。目前,他們已經協助國內外專家完成了60餘例遠程手術,涵蓋了泌尿外科、婦科和普外科等領域,並且成功完成了多項臨床試驗,手術成功率達到100%。

張旭(人民網圖片)

張旭(人民網圖片)

張旭:成熟的遠程外科技術能突破空間限制  幫助改善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

張旭表示,成熟的遠程外科技術能夠突破空間的限制,通過遠程網絡和技術的應用,幫助改善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同時,通過遠程手術的教學和輔導,提升當地醫療團隊的技術和經驗,提高各地區的醫療質量。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