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調查:逾半青少年曾有網絡欺凌行為 團體籲加強青少年相關認知

社會事

調查:逾半青少年曾有網絡欺凌行為 團體籲加強青少年相關認知
社會事

社會事

調查:逾半青少年曾有網絡欺凌行為 團體籲加強青少年相關認知

2024年05月26日 12:39 最後更新:17:57

有調查發現,青少年對網路欺凌的認知不足,超過一半受訪者曾做過最少一項網路欺凌行為。

fb圖片

fb圖片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今年1月至2月,以網上及學校協助收集形式向全港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到777份問卷。結果發現,只有一半受訪者同意問卷中的14項行為屬於網路欺凌,超過一半受訪者曾對朋友或同學做過最少一項網路欺凌行為,而最多人曾經做過的行為包括將個人與他人的私人訊息截圖,並傳送給第三方或社交媒體、轉載或讚好嘲笑等他人的文章或留言,及貼文或投稿嘲笑、指責、攻擊或侮辱他人。反映青少年對網絡欺凌認知不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另外,調查發現,有兩成受訪者表示曾經被網絡欺凌並產生憤怒、焦慮自卑等情緒反應。超過四成受訪者因為害怕而沒有向他人尋求協助,有四成受訪者曾經產生輕生念頭。

有中四學生表示,曾經在學校討論區被人匿名惡意攻擊,亦曾收過捏造事實的匿名短訊。曾經想求助,但因為沒有相熟的社工及憂慮父母擔心他而不讓他上網,於是放棄尋求協助。

團體建議除了加強青少年對網路欺凌的認知,亦建議家長應定期為青少年提供情緒支援、學校和非牟利機構合作增加支援,以及改善網路風氣減少「起底」及「公審」等文化。

往下看更多文章

調查揭逾半男⼠作「爸爸」感壓⼒ 逾4成因管教子女與太太爆衝突

2024年06月16日 10:00 最後更新:10:24

今日(16日)是父親節,香港路德會調查發現,55.4%受訪者同意對作為「爸爸」感到有壓⼒,更有共73.8%受訪者認為有了孩⼦後,使他們⽣活缺乏時間及彈性,共65.8%的爸爸更認為照顧孩⼦所花的時間遠超過其預期。

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家庭模式下,爸爸主要扮演家庭經濟⽀柱⾓⾊,較少參與照顧孩⼦。隨着時代轉變,⽗⺟親⾓⾊逐漸重疊。因此,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轄下「路德會家庭⽣活教育組(沙⽥)」的《非凡爸爸》計劃於2024年5⽉在街頭隨機訪問及向三間幼稚園派發問卷,對象為育有6歲以下孩⼦的爸爸,調查他們在家庭崗位的參與及所扮演的⾓⾊,共收回278份有效問卷。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調查結果顯示,共55.4%受訪者同意對作為「爸爸」感到有壓⼒。⽽同時61.7%的受訪者仍要兼顧養家者⾓⾊。更有共73.8%受訪者認為有了孩⼦後,使他們⽣活缺乏時間及彈性,共65.8%的爸爸更認為照顧孩⼦所花的時間遠超過其預期。

照顧孩⼦⽅⾯,共72.6%受訪者間中參與或經常參與孩⼦的學業,有40.3%每天亦會花超過⼀⼩時與孩⼦玩樂。此外,43.2%受訪者表示與太太在管教孩⼦⽅⾯出現較多衝突,最常⾒的衝突為規矩或規則⽅⾯(52%),其次分別是價值觀不同(28.3%)及孩⼦的學業(23.2%)為主。除照顧孩⼦外,共40.7%受訪者亦需要較多⾄主⼒擔當做家務⼯作。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負責調查的中⼼單位主管暨《非凡爸爸》計劃負責社⼯陳玲敏分析指,從調查顯示,照顧孩⼦已不再被定型為媽媽專屬責任。爸爸參與家庭事務較以往增加。⽽在這轉變過程中,爸爸仍然⾯對不少的困難及挑戰。尤其普遍育有年幼孩⼦的男⼠對成為「爸爸」⼀⾓所⾯對的責任仍未完全掌握。他們仍需兼顧經濟⽀柱⾓⾊之餘,亦要兼顧家務、陪伴及照顧孩⼦的⼯作,於⼯作與家庭間未能適當平衡。導致⽣活缺乏彈性。基於較多男⼠不擅於主動表達⾃⼰的情感,以致其感受和需要往往得不到適切⽀援。尤其夫婦⼆⼈價值觀不同時,在管教⼦女⽅⾯較易出現衝突。

陳玲敏認為,世上沒有完美的爸爸,只有盡⼒的爸爸。照顧家庭是⼀家⼈的責任,建議爸爸在兼顧養家的同時,多與太太溝通,了解各⾃期望,包括參與家庭事務⾓⾊定位及投放時間,彼此互相諒解,盡⼒協調及配合,需要時亦可向社⼯尋求家庭輔導協助。」

路德會家庭⽣活教育組(沙⽥)單位主管暨《非凡爸爸》計劃負責社⼯陳玲敏 。

路德會家庭⽣活教育組(沙⽥)單位主管暨《非凡爸爸》計劃負責社⼯陳玲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