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崛起起對香港的士業,是好是壞?

劉世傑-就是敢言

    還記得多年前,筆者申請政府的青年自薦計劃的交通事務局擔任義工,在面試前,考官安排小組討論,當時的題目是「UBER掘起對香港的士業,是好是壞?」那個時候,由於未用過「UBER」服務,完全不懂在面試中分享,結果當然是不獲取錄了。

    後來,得到朋友建議,下載了「UBER」程式。自此之後,筆者都會透過「UBER」來叫網約車或的士,不用擔心身上現金不足而做成不便,而且較有效找到合理的服務。

    近日,政府批准市區的士起錶加到29元起,的士業界表示失望,也曾經多次搞工業行動,逼使政府學澳門一樣,謝絕「UBER」市場。可是,未有網約車之前,不論在香港,澳門,以至內地,的士服務都是問題多多,特別是濫收車資的情況非常嚴重。單是香港拒載、濫收車資、車長駕駛態度惡劣等,最少佔業界的3至4成。這情況是否仍然屬“少數害群之馬”相信大家心裡有數。因此,筆者認為「UBER」的出現,正正就是用市場去軟性打擊的士業界多年來的問題。

 *圖片來源:星島網

_2021091516234292276

_2021091516234292276

    很多香港市民都質疑,既然國家大力支持網約車,為什麼香港政府在推行網約車合法化,會重重困難,遲遲都未有解決方案?這歸咎於港英政府年代推出的士牌照賣斷的措施。由於的士牌照是有配額,導致在市場是有炒賣價。最高峰時,一個的士牌可以800萬元成交,現在大約300萬元便可以成交,未來也預計會繼續下跌。可是,一旦政府一刀切宣布網約車合法化,的士牌的價值會即時急劇下跌,會引起持有的士牌的牌主強烈反抗。由於那些牌主,當中涉及會計師,立法會議員等,他們在議會上有影響力,所以政府也不願意貿然得罪這些投資者。反之,鄰居城市深圳,的士牌照全部都是政府持有,然後發專利牌照給的士營運商,而且每隔幾年就要申請續牌,情況等如現時香港的專利巴士公司專營權。因此,深圳市政府在處理的士問題上,比香港容易很多。

    如果要有效解決的士業界劣質,以及「UBER」定位問題,政府最近決定發出的士公司牌照,給予5個營辦商,以車隊制服務乘客。同時,該5個營辦商也必須提供手機應用程式,以及可以讓乘客和的士車隊平台協議一個車資,而不限制只按咪錶收費。基本上,除了沒有增加的士牌現額外,已經近乎將網約車的模式全面在香港推行。筆者估計,「UBER」會順利成為其中一個營辦商,因為畢竟當年就是特區政府邀請UBER來香港服務。同時,現有的士商會也估計會獲政府批一個公司牌照,希望他們認真想想如何提供令市民滿意的服務吧。不過,如果的士公司化後,拒載,濫收車資,駕駛態度差等等問題仍未根治,那就要認真考慮全面把網約車市場合法化了。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同步推出兩個措施,一是的士發生意外或違法事情,車主需負責,此舉可以令現有牌主會主動介入牌照承租的車行和司機質素,包括其駕駛安全等等。同時,政府也推出的士牌照回收計劃,由於車主需負責車行和車長的駕駛紀律,車主不能再躺平收租,故部分牌主可能覺得風險增加而主動交牌給政府,而政府可以用合理價收回牌照,再重新發牌給有興趣的公司,而該合理價,絕不等於市場價,而是政府認為的合理價值。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跟國家的速度走,才是令香港維持競爭力的方法。電子支付,網約車,駕駛全面監控等等都是國家近年普及的新生活模式,反而香港的士還是大部分必須用現金支付,而且經常不依最佳路線,企圖收更多車資,當然只會被網上叫車程式淘汰。因此,跟國家速度走,好像現時「UBER」在香港一樣,才可令香港市民,以至整個的士業都有良好的體驗。




就是敢言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