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善忘和善變

博客文章

善忘和善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善忘和善變

2017年02月03日 19:43 最後更新:21:54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消費一時熱話,過眼就忘得一乾二淨。可能筆者心胸狹小,對這種「過目即忘」的態度不敢苟同,尤其是審視特首參選人的時候。

大家記得2011年曾蔭權帶領一眾高官在街上推銷政改方案之時,有位時任司長遭到市民圍攻,厲聲喝罵,這位高官不甘受辱,面露赤火,以一句「多謝你咁大聲」回應批評他的市民嗎?以今日的傳媒標準,如果傳媒有心放大事件,這位高官肯定面對群眾聲討,抨擊他「EQ低能」、「不懂尊重民意」、「欠缺政治智慧」等等。然而,今時今日,這位前任司長竟被讚賞「願意溝通」、「有公關技巧」。

如果各位對上述事件印象模糊,那麼,你應該記得同年時任財政司司長公佈財政預算案,打算向每位市民的強積金戶口注資六千元以「紓解民困」。方案公佈後,立刻惹來各方激烈批評,認為有關計劃非但不能解決民生需要,甚至有向金融界別輸送利益之嫌,激發部分市民組織遊行表達不滿。當時,不少傳媒和市民都以「守財奴」、「理財哲學保守」、「不知民生疾苦」形容這位前財政司。時至今日,支持他出任特首的傳媒,已經選擇性地忘記這個拙劣的政治決定。

曾俊華在位之時,蘋果日報曾以「欠缺長遠承擔」、「與民為敵」等字眼,評論其任內表現。到了今天,由於泛民與曾俊華站在同一陣線,該報對曾俊華的評價,就變成「危機意識高」、「理財有道」。而五年前,梁振英剛剛上任之時,由於僭建醜聞而被泛民要求下台,希望由當時民望一度超過七十分的林鄭月娥接掌其位置,認為她才是合適的特首人選。但是,如今的林鄭月娥,在泛民的眼中卻是鐵石心腸、圖謀不軌的「奸婦」。

泛民對待二人的態度在短短五年間呈現一百八十度轉變,頗有我國國粹「變臉」的功架。這種以一己好惡取人,變幻不定的態度,反映他們的最高價值,就是特首必須在政治、民主的議題上,必須接納他們的訴求,與他們的立場保持或盡量一致。換言之,泛民看重的特首條件,是民主而不是民生,假如某位候選人願意滿足民主進程的承諾,即使其施政理念不利民生,或是過去表現欠佳,亦會得到泛民的鼎力支持。

泛民人士喜歡揶揄建制派是唯命是從的「政治附庸」,但以是次特首選舉為例,各大黨派都有不同立場,如民建聯偏好林鄭月娥、自由黨喜歡曾俊華。雖然各黨關係友善,但明顯立場獨立,意見分歧。反觀泛民,只要他們的意見領袖或輿論操縱者點起火頭,就某人或某事提出一些似是疑非的陰謀論,其黨羽及支持者便會不加思索,確信不疑,繼而一呼百應,裡應外合,務求使肇事者萬箭穿心,即如近日他們發動網上媒體和傳統紙媒排山倒海地攻擊林鄭月娥。如果他們屬意某人,則可以鼓動不同力量為其造勢,甚至造王,即如近日明言三百多名泛民選委傾向提名曾俊華。這種動員能力,好聽一點叫「思想統一」,難聽一點就是「應聲蟲」,猶如沒有思考能力,只會人云亦云的愚民。

毛澤東說過,要贏得和維持政權,必須有「槍桿子」和「筆桿子」。「槍桿子」握在國家手裡,「筆桿子」卻落入泛民手中。因此,泛民搬弄是非,扭曲真相,搞得社會充溢戾氣,敵我分明,依然得到不少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歡迎和認同,甚至淪為不能獨立思考的超級反對者。在這個資訊流通發達的年代,沒有「筆桿子」的政權注定挨打。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李家超指評論與唱衰分別很大 寄語新聞業界承擔社會重責

2024年05月17日 13:52 最後更新:15:20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香港報業務公會70周年活動暨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

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上,(左起)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香港報業公會主席郭艷明;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香港報業公會會長李祖澤、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及其他嘉賓在活動祝酒。(政府新聞處)

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上,(左起)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香港報業公會主席郭艷明;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香港報業公會會長李祖澤、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及其他嘉賓在活動祝酒。(政府新聞處)

他致辭時表示,香港經濟正經歷發展新產業及新業態的轉型期,這時候更需要新聞專業的力量,將香港的機遇及實況傳播開去,讓香港市民及世界各地看到香港的發展機遇、優勢及吸引力。

他又說,在追求數碼轉型的今日,香港報業界不斷應變,善用科技發展,又緊貼AI發展。不過無論科技如何先進到可以取代人手,或AI發展如何蓬勃,有一點不能取代的是社會道德。專業新聞報道承擔傳媒道德,講求持平中立,以事實為依歸,新聞業界必須恪守職業道德,為讀者提供準確全面的資訊,中肯而不偏不倚的報道。

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上,眾人合照。(政府新聞處)

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上,眾人合照。(政府新聞處)

李家超認為,大家可提出問題,作出評論,但提出問題與挑撥矛盾是有分別,而評論與唱衰的分別更大。他指出,這就是用心良好或用心不良、用心建設或用心破壞、為社會利益或私下利益的分別,新聞業界應承擔重大社會責任。

李家超(左二)在香港報業公會主席郭艷明(左一)陪同下參觀展板。(政府新聞處)

李家超(左二)在香港報業公會主席郭艷明(左一)陪同下參觀展板。(政府新聞處)

他期望,傳媒業界自立自強,再創佳績,合力推動香港不斷進步,為社會營造積極進取的氛圍,共同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一國兩制方針雙適應的主流價值觀,為建設香港美好家園繼續貢獻力量。

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在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致辭。(政府新聞處)

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在香港報業公會70周年會慶午宴暨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致辭。(政府新聞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