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斯克「狂想曲」: 神經織網助人類對抗AI

BasTech

馬斯克「狂想曲」: 神經織網助人類對抗AI
BasTech

BasTech

馬斯克「狂想曲」: 神經織網助人類對抗AI

2017年06月21日 23:45 最後更新:23:56

電動汽車Tesla和太空科技公司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真係不枉「科技狂人」的稱號,繼提出環月球太空旅行、挖隧道建真空超級高鐵和火星移民計劃之後,他又要向新的科技領域探索了。馬斯克早前成立了一間名為「Neuralink」的新公司,要致力於開發他去年提出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這項技術頗具科幻色彩,就是要將人腦與電腦連接,用電子科技提升人腦的潛能。

馬斯克註冊新公司,研究「神經織網」技術。(網上圖片)

馬斯克註冊新公司,研究「神經織網」技術。(網上圖片)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有這樣的情節,人類可以用大腦任意操控電腦系統和設備,可以通過網絡存儲資訊、創意甚至記憶。馬斯克的設想是,通過手術在人腦中植入電子芯片,讓人腦與電腦相通,未來人類就可以通過腦部直接操控電腦,上傳下載自己的「思想」。他希望這項技術日後能夠幫助人類進化,以對抗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I)。

更多相片
馬斯克註冊新公司,研究「神經織網」技術。(網上圖片)

電動汽車Tesla和太空科技公司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真係不枉「科技狂人」的稱號,繼提出環月球太空旅行、挖隧道建真空超級高鐵和火星移民計劃之後,他又要向新的科技領域探索了。馬斯克早前成立了一間名為「Neuralink」的新公司,要致力於開發他去年提出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這項技術頗具科幻色彩,就是要將人腦與電腦連接,用電子科技提升人腦的潛能。

網上圖片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有這樣的情節,人類可以用大腦任意操控電腦系統和設備,可以通過網絡存儲資訊、創意甚至記憶。馬斯克的設想是,通過手術在人腦中植入電子芯片,讓人腦與電腦相通,未來人類就可以通過腦部直接操控電腦,上傳下載自己的「思想」。他希望這項技術日後能夠幫助人類進化,以對抗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I)。

英國藝術家Neil Harbisson被認為是世界上首位電子人,原本色盲的他可以通過植入體內的電子設備「聽」到顏色。(網上圖片)

馬斯克早在去年7月就以「醫學研究」名義註冊了Neuralink公司,隨後開始招攬神經科學、電腦工程等領域的大學專家、教授,著手開展有關「神經織網」的研究。馬斯克一直認為人類智能未來將被AI遠遠拋離,因此創立「神經織網」項目,試圖提升人類智能。他今年2月曾表示,為保持人類在AI時代的競爭力,必須讓人類與AI結合成為「電子人」(cyborg)。

「腦機交互」技術最初用於幫助因戰爭導致傷殘的美軍重獲運動能力。(網上圖片)

其實馬斯克的想法並非無中生有的「狂想」,類似的技術其實早已出現,被稱為「腦機交互」(Brain Machine/Computer Interface)。「腦機交互」技術的初衷是為了構建人腦和電腦之間的通路,幫助戰爭導致傷殘的美軍重獲運動能力。通過在人腦中植入電極采集神經信號,讀取人腦意圖,轉化為外部設備控制指令,讓人腦可以實現對電子設備的直接控制。「腦機交互」技術目前已成功應用於醫學、遊戲和娛樂等領域,在醫學上已經可以幫助病人修復神經損傷,恢復聽覺、視覺和讓人通過大腦直接控制義肢。

美國神經科學家甘迺迪(網上圖片)

世界上第一位將電極植入到人大腦中的人是美國神經科學家甘迺迪(Philip R. Kennedy),他是一個超級瘋狂的科學家,曾經因為找不到實驗的志願者,而嘗試用自己的大腦進行實驗,幾乎喪命。後來他於1998年獲當局批准,將一個特制的電極植入全癱的病人體內。通過數月的訓練,病人可以通過集中注意力的想像來控制滑鼠指針的運動。

癱瘓人士通過大腦操控機械臂喝到了咖啡。(網上圖片)

在近十年的研究中,通過臨床在人腦植入電極恢復運動功能的案例逐漸增多。在2004年,Cyberkinetics公司開展將電極芯片植入人腦的臨床實驗研究。參與研究的數名志願者都憑著這項技術恢復了身體運動機能。其中一位25歲男性,接受實驗前已癱瘓了三年,接受實驗後,能夠用大腦電波控制電腦、電視,甚至能發送電郵、玩簡單的電腦遊戲。另一名中風導致癱瘓15年的女病人,實驗後更能夠通過大腦控制機械臂運動,讓機械臂將咖啡杯送到她的嘴邊。

志願者成功控制機械義肢和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握手」。(網上圖片)

2012年12月,匹茲堡的Andy Schwartz團隊成功讓志願者通過大腦操控義肢做出簡單的運動和手勢。而在去年,一名分別在大腦運動皮層和感覺皮層植入電極的志願者更成功控制機械義肢和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握手」。這次「握手」不僅僅是做出動作,志願者還能感覺到握手的力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馬斯克早在去年7月就以「醫學研究」名義註冊了Neuralink公司,隨後開始招攬神經科學、電腦工程等領域的大學專家、教授,著手開展有關「神經織網」的研究。馬斯克一直認為人類智能未來將被AI遠遠拋離,因此創立「神經織網」項目,試圖提升人類智能。他今年2月曾表示,為保持人類在AI時代的競爭力,必須讓人類與AI結合成為「電子人」(cyborg)。

英國藝術家Neil Harbisson被認為是世界上首位電子人,原本色盲的他可以通過植入體內的電子設備「聽」到顏色。(網上圖片)

英國藝術家Neil Harbisson被認為是世界上首位電子人,原本色盲的他可以通過植入體內的電子設備「聽」到顏色。(網上圖片)

其實馬斯克的想法並非無中生有的「狂想」,類似的技術其實早已出現,被稱為「腦機交互」(Brain Machine/Computer Interface)。「腦機交互」技術的初衷是為了構建人腦和電腦之間的通路,幫助戰爭導致傷殘的美軍重獲運動能力。通過在人腦中植入電極采集神經信號,讀取人腦意圖,轉化為外部設備控制指令,讓人腦可以實現對電子設備的直接控制。「腦機交互」技術目前已成功應用於醫學、遊戲和娛樂等領域,在醫學上已經可以幫助病人修復神經損傷,恢復聽覺、視覺和讓人通過大腦直接控制義肢。

「腦機交互」技術最初用於幫助因戰爭導致傷殘的美軍重獲運動能力。(網上圖片)

「腦機交互」技術最初用於幫助因戰爭導致傷殘的美軍重獲運動能力。(網上圖片)

世界上第一位將電極植入到人大腦中的人是美國神經科學家甘迺迪(Philip R. Kennedy),他是一個超級瘋狂的科學家,曾經因為找不到實驗的志願者,而嘗試用自己的大腦進行實驗,幾乎喪命。後來他於1998年獲當局批准,將一個特制的電極植入全癱的病人體內。通過數月的訓練,病人可以通過集中注意力的想像來控制滑鼠指針的運動。

美國神經科學家甘迺迪(網上圖片)

美國神經科學家甘迺迪(網上圖片)

在近十年的研究中,通過臨床在人腦植入電極恢復運動功能的案例逐漸增多。在2004年,Cyberkinetics公司開展將電極芯片植入人腦的臨床實驗研究。參與研究的數名志願者都憑著這項技術恢復了身體運動機能。其中一位25歲男性,接受實驗前已癱瘓了三年,接受實驗後,能夠用大腦電波控制電腦、電視,甚至能發送電郵、玩簡單的電腦遊戲。另一名中風導致癱瘓15年的女病人,實驗後更能夠通過大腦控制機械臂運動,讓機械臂將咖啡杯送到她的嘴邊。

癱瘓人士通過大腦操控機械臂喝到了咖啡。(網上圖片)

癱瘓人士通過大腦操控機械臂喝到了咖啡。(網上圖片)

2012年12月,匹茲堡的Andy Schwartz團隊成功讓志願者通過大腦操控義肢做出簡單的運動和手勢。而在去年,一名分別在大腦運動皮層和感覺皮層植入電極的志願者更成功控制機械義肢和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握手」。這次「握手」不僅僅是做出動作,志願者還能感覺到握手的力道。

志願者成功控制機械義肢和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握手」。(網上圖片)

志願者成功控制機械義肢和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握手」。(網上圖片)

「腦機交互」領域的研究無疑已經有很大的進展,但要真正實現更高級的「神經織網」,技術上的難度非常大。首先電極、芯片等植入人腦的手術風險非常高,而且即使成功植入,也需要解決生物排斥反應。這些技術難關涉及生物學、材料學等多個科學領域,因此若沒有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合作,幾乎無可能突破。

「科技狂人」馬斯克已經將很多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在被問到是否會自行研發「神經織網」這項技術時,Musk堅持說「這件事一定要有人去做」,無論是一個公司還是幾個公司合作,有能力的公司就應該去將它實現。




科技控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斯克預測AI或在2年內比全人類聰明 特斯拉8月8日推自駕的士Robotaxi

2024年04月11日 15:20 最後更新:17:17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大膽預測,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在明年或2026年前超越全人類智能水平,他同時透露,特斯拉將於8月8日推出自駕的士Robotaxi。

馬斯克旗下聊天機械人Grok新版本預計5月完成訓練

馬斯克在社交平台X Spaces直播中向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的行政總裁坦根(Nicolai Tangen)表示,AI的發展受限於電力供應。他還透露他的新創公司xAI旗下的聊天機械人Grok的新版本預計在5月完成訓練。

AI或在2年內比全人類聰明

在被問及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時程時,馬斯克表示,如果將AGI定義為比最聰明的人類更聰明,他認為可能大約在明年或未來兩年內實現。

然而,馬斯克提到由於先進晶片的短缺,Grok版本2模型的訓練進度受到阻礙。他指出Grok 2模型的訓練需要約2萬個輝達(NVIDIA)的H100 GPU,而Grok 3模型及後續版本將需要10萬個輝達H100晶片。

電力供應將成關鍵因素

他也指出晶片短缺目前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大限制,但未來一兩年,電力供應將成為關鍵因素。

過去18個月,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許多突破,例如影片生成工具和更強大的聊天機械人,推動了人工智能以超乎先前預期的速度發展。

特斯拉8月8日推自駕的士Robotaxi

馬斯克在談到電動車時再次強調,中國汽車製造商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對特斯拉構成了最艱巨的競爭挑戰。同時,馬斯克宣布,特斯拉將於8月8日推出自駕的士Robotaxi。

馬斯克(AP資料圖片)

馬斯克(AP資料圖片)

他沒有透露細節,但過去他曾表示,特斯拉將開發一款無需人類駕駛的車輛供人乘坐。他亦表示,配備全自動輔助駕駛技術的車輛將透過軟體升級不斷完善駕駛技能,到某個時間點,車輛將具備全自動能力,並能透過自駕載客為車主帶來額外收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