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秋高氣爽最適合郊遊。但中國古人就不太喜愛這個季節,從文學「悲秋」的作品也看到,他們都不太喜愛這個季節。另一方面,秋季是古代一年以來斬首的高峰期,我們經常聽到「秋後問斬」、「秋後算帳」。那為什麼他們要選擇在秋天?難道「春後問斬」、「夏後算帳」不可以嗎?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特意安排刑殺在秋冬,原因之一是古代皇帝自詡為「天子」,做任何事都要順應天道,才有政治合法地位。秋冬一來擁有肅殺之氣,增加震懾力,另外在五行理論當中,秋天屬金,適合刑殺。

行刑前的情況 (網上圖片)

行刑前的情況 (網上圖片)

古時中國強調「天人合一」,春夏之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秋天草枯葉落,選擇在秋天將死囚集體送命,生死就能應合於自然。儒家學說當中:「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在東漢時期,除謀反大逆等需盡快處斬,一般死囚須在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以前行刑。此後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唐律宋律規定,除犯惡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殺主,其他罪均不得春決死刑。清代規定,經朝審應處決的犯人,也需在秋季處決。久而久之,就有了「秋後問斬」這話,而「秋後算帳」在古代小說中也很常見。

清代創子手 (網上圖片)

清代創子手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