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7年,明朝第15個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年僅22歲。熹宗國號天啟,也稱天啟皇帝。天啟皇帝在位七年,生有三子三女,可惜全部夭折,無一長大成人。沒有繼承人的天啟皇帝被迫將風雨飄搖的帝國交給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影視中的崇禎皇帝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崇禎皇帝 (網上圖片)

天啟皇帝只活了22歲,六個子女全部夭折,令人嘆息不已。但他的悲劇並非個別例子。當檢視一下明朝皇帝的壽命和子嗣情況,就會發現短命加子女早夭,幾乎是明朝皇帝的普遍現象。截至北京陷落,明朝共計16個皇帝,其中活過50歲的只有4個:太祖朱元璋70歲,成祖朱棣64歲,嘉靖皇帝59歲,萬曆57歲,其他皇帝大都在40歲左右去世。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崇禎皇帝 (網上圖片)

公元1627年,明朝第15個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年僅22歲。熹宗國號天啟,也稱天啟皇帝。天啟皇帝在位七年,生有三子三女,可惜全部夭折,無一長大成人。沒有繼承人的天啟皇帝被迫將風雨飄搖的帝國交給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明宮廷內書堂 (網上圖片)

天啟皇帝只活了22歲,六個子女全部夭折,令人嘆息不已。但他的悲劇並非個別例子。當檢視一下明朝皇帝的壽命和子嗣情況,就會發現短命加子女早夭,幾乎是明朝皇帝的普遍現象。截至北京陷落,明朝共計16個皇帝,其中活過50歲的只有4個:太祖朱元璋70歲,成祖朱棣64歲,嘉靖皇帝59歲,萬曆57歲,其他皇帝大都在40歲左右去世。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看見小孩在宮中於爐邊取暖 (網上圖片)

天啟皇帝去世後,崇禎皇帝清除魏忠賢勢力,劉若愚也被誣告入獄。他在獄中寫下《酌中志》,詳述自己在宮中數十年的見聞,並為自己鳴冤,後來獲釋。劉若愚在宮內待了幾十年,經過了整個天啟朝,加之他懂文化,在宮內地位比較高,其對皇宮內各種事情的記載非常可信。

清代皇族成員 (網上圖片)

事實上,皇族一氧化碳中毒絕非僅見於明朝,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也差點被一氧化碳中毒奪去性命。溥儀在宣統十二年十一月的日記中記載:「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餘以行,至前室已暈去。」

據了解,紫禁城冬天燒炭的工具,有大有小,大的有「熏籠」,可達一米多高數百斤重。小的有炭爐,又分放在手中的手爐和腳邊的腳爐。此外,還有各種火盆,但這些燒炭工具都沒有排煙裝置,因為皇宮皇族所採用的燃料不會有煙。《酌中志》載,宮中用的取暖燃料為「紅籮炭」,是用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燒好後運至紅籮廠加工:「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這些高檔燃料燃燒時不會冒煙。既然不冒煙,按照古人的常識,也就不需要煙囪了。

除了壽命,大部分皇帝在子嗣方面也不盡如人意。景泰、天順、弘治、嘉靖都是一子單傳,正德、天啟絕嗣;後代較多的只有洪熙、宣德、成化、萬曆四人而已。在明代,嬰兒夭亡並非罕見,但是在帝王之家,有小孩夭折率達100%,非比尋常。為什麼會有這奇怪情況?

明代一名太監劉若愚著有一書《酌中志》,記載天啟年間皇宮內情最詳細的情況,能夠窺探夭折成因。劉若愚家族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自小應受較好教育。萬曆二十九年,劉若愚進宮做太監,屬於太監中的知識分子,並在宮內混得不錯。天啟初年,劉若愚被派內直房經管文書。

明宮廷內書堂 (網上圖片)

明宮廷內書堂 (網上圖片)

天啟皇帝去世後,崇禎皇帝清除魏忠賢勢力,劉若愚也被誣告入獄。他在獄中寫下《酌中志》,詳述自己在宮中數十年的見聞,並為自己鳴冤,後來獲釋。劉若愚在宮內待了幾十年,經過了整個天啟朝,加之他懂文化,在宮內地位比較高,其對皇宮內各種事情的記載非常可信。

劉若愚在書中介紹了皇宮內各職能部門,在講「積薪司」的時候,他寫道:「凡宮中所用紅籮炭者......如經伏雨久淋,性未過盡,而火氣太熾,多能損人,倏令眩暈,昏迷發嘔,大人尚可,皇子女嬰幼何堪?又宮中咸木做地平牆壁,多缺土氣,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屢致薨夭,良可痛也。」這裡說明了一個現象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旦劉若愚的記載屬實,那應該有多名皇族子女,在冬天用木炭取暖,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看見小孩在宮中於爐邊取暖 (網上圖片)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看見小孩在宮中於爐邊取暖 (網上圖片)

事實上,皇族一氧化碳中毒絕非僅見於明朝,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也差點被一氧化碳中毒奪去性命。溥儀在宣統十二年十一月的日記中記載:「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餘以行,至前室已暈去。」

中國北方冬天嚴寒,一旦多封閉門窗,在室內使用燃煤或木炭取暖,多有一氧化碳中毒。要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就要避免室內一氧化碳累積,避免辦法除了通風,就是使用煙囪。但是,偏偏紫禁城內是沒有煙囪。

清代皇族成員 (網上圖片)

清代皇族成員 (網上圖片)

據了解,紫禁城冬天燒炭的工具,有大有小,大的有「熏籠」,可達一米多高數百斤重。小的有炭爐,又分放在手中的手爐和腳邊的腳爐。此外,還有各種火盆,但這些燒炭工具都沒有排煙裝置,因為皇宮皇族所採用的燃料不會有煙。《酌中志》載,宮中用的取暖燃料為「紅籮炭」,是用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燒好後運至紅籮廠加工:「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這些高檔燃料燃燒時不會冒煙。既然不冒煙,按照古人的常識,也就不需要煙囪了。

接常理推斷,成人畢竟不會只待在室內,而那些襁褓中的龍子龍孫,恐怕沒人敢在大冷天把他們抱到室外透風,最終長時間處在一氧化碳的毒害之中,導至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