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是北宋出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我們普遍了解司馬光,最先的未必是《資治通鑑》,而是一個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司馬光畫像 (網上圖片)

司馬光畫像 (網上圖片)

傳說司馬光小時候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時,有一名小孩不小心掉進裝了水的缸,其它小孩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情急生智,搬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成功救了小孩來。然而,對於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很多人存疑。有些文物專家指,迄今未發現過宋代直徑一米的大水缸,更令外界懷疑故事虛實。

更多相片
司馬光畫像 (網上圖片)

司馬光是北宋出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我們普遍了解司馬光,最先的未必是《資治通鑑》,而是一個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救人故事被後世繪畫成圖 (網上圖片)

傳說司馬光小時候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時,有一名小孩不小心掉進裝了水的缸,其它小孩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情急生智,搬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成功救了小孩來。然而,對於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很多人存疑。有些文物專家指,迄今未發現過宋代直徑一米的大水缸,更令外界懷疑故事虛實。

《備宴庖廚圖》局部 (網上圖片)

雖然,至今並未發現這類水缸實物,但從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襄陽檀溪南宋墓畫《備宴庖廚圖》中,有出現過大水缸的形象。這些水缸作為日常儲水,能夠淹了小孩是有可能的。雖然考古未能發現那樣的水缸,並不等於宋代沒有那樣的水缸。

《宋史·司馬光傳》局部 (網上圖片)

然而這個故事,在《宋史·司馬光傳》有載:「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正史還記載,後來這個故事被畫家繪成了《小兒擊甕圖》,熱銷開封與洛陽。

從「砸缸救童」的故事可見年小的司馬光如何聰明及英勇,至於被司馬光救起的那個小孩又是何方神聖。雖然,這名小孩並未出現在正史,只在族譜中有記載。據了解,這名是上官家族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上官家族和司馬家族雖然是親戚關係,但上官尚光並沒有像司馬光那樣從政,而是選擇了從商,並成了當地的富豪。

司馬光砸缸救人故事被後世繪畫成圖 (網上圖片)

司馬光砸缸救人故事被後世繪畫成圖 (網上圖片)

雖然,至今並未發現這類水缸實物,但從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襄陽檀溪南宋墓畫《備宴庖廚圖》中,有出現過大水缸的形象。這些水缸作為日常儲水,能夠淹了小孩是有可能的。雖然考古未能發現那樣的水缸,並不等於宋代沒有那樣的水缸。

《備宴庖廚圖》局部 (網上圖片)

《備宴庖廚圖》局部 (網上圖片)

然而這個故事,在《宋史·司馬光傳》有載:「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正史還記載,後來這個故事被畫家繪成了《小兒擊甕圖》,熱銷開封與洛陽。

據史載,司馬家世代為官,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官至兵部郎中、任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從小受父親影響,聰慧好學,七歲時便能熟練背誦《左傳》,還能把其中歷史講得頭頭是道,足見聰慧異常。然而,至於對於有人說這是美化司馬光,質疑其可信度,事實上,司馬光後期成就相當高,也沒有必要美化自己的童年。

《宋史·司馬光傳》局部 (網上圖片)

《宋史·司馬光傳》局部 (網上圖片)

從「砸缸救童」的故事可見年小的司馬光如何聰明及英勇,至於被司馬光救起的那個小孩又是何方神聖。雖然,這名小孩並未出現在正史,只在族譜中有記載。據了解,這名是上官家族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上官家族和司馬家族雖然是親戚關係,但上官尚光並沒有像司馬光那樣從政,而是選擇了從商,並成了當地的富豪。

後來,上官尚光帶著家人移居到了城西的龍堤南坡,還修了「感恩亭」,以示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當地的人們為了紀念此舉,又將龍堤南坡,改為上官崗或尚光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