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被視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捩點,亂事被平定後,唐朝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這些大大小小的藩鎮中,尤以河北三鎮(成德、魏博、范陽)的實力最強,也較為獨立,割據時間也最久。然而,三鎮之所以敢跟朝廷公然對抗,緣於他們各自擁有一支剽悍善戰的地方武裝,其中又以魏博的「牙兵」最為精悍,可視為該鎮的「王牌」。然而,魏博藩鎮羅紹威,竟勾結對手消滅這支「王牌」,致使該鎮實力大損。那麼羅紹威為何做出「自毀長城」的荒唐事?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羅紹威是魏博節度使羅弘信之子,於乾寧五年(公元898年)承襲父親職位。羅紹威割據河北六州、實力雄厚,足以同朱溫、李克用等大軍閥相抗衡。然而,數年後他犯得一個致命錯誤,將這地位和優勢化為烏有。這一切,就要從魏博軍鎮的「牙兵」說起。

更多相片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朱溫畫像 (網上圖片)

朱溫畫像 (網上圖片)

《資治通鑑》局部 (網上圖片)

《資治通鑑》局部 (網上圖片)

魏博藩鎮之所以能獨立於朝廷百餘年時間,除了時局混亂,還有一支精銳-魏博牙兵。「牙兵」即節度使的侍衛親軍,負責守衛藩帥衙署。牙兵起初只負責守衛,漸漸擴充職能,會守衛城池、攻城掠地,人數多達萬餘。軍中最精銳的牙兵的戰鬥力極強,藩鎮為確保他們絕對忠誠,在軍中實行父子相承、親朋互助的制度。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牙兵世代相襲長處很多,不過時間一久就會抱團作惡,在地方上橫行霸道,不把官員放在眼內。在某些藩鎮,牙兵不僅沒有起了保護藩鎮的作用,反而經常鬧兵變,小則威脅勒索藩鎮賞賜,大則驅逐殺死藩帥。魏博藩鎮的牙兵就是一例。

據了解,牙兵去到羅紹威這一代,已經世代相襲140餘年,視兵變為吃生菜,稍不如意便改易藩帥。由於牙兵驕橫跋扈已久,貪得無厭,羅紹威漸漸生起殺心。可是牙兵集團人數過萬、盤根錯節,若不引入外援,單憑羅紹威自己手下的力量,根本抵抗。適逢牙軍將領李公佺作亂,羅紹威決定跟宣武節度使朱溫聯手,裡應外合消滅牙兵。事實上,朱溫一向忌憚魏博牙軍精銳,如今見羅紹威主動提出要消滅他們,心裡理應極度高興。

朱溫畫像 (網上圖片)

朱溫畫像 (網上圖片)

剛巧這時羅紹威的兒媳,即朱溫的幼女病死,朱溫便派部將馬嗣勳率千名精兵穿上奴服,暗藏兵器,以「助葬」的名義進入魏州,再與羅紹威聯手,毀壞牙兵武器裝備再突襲牙兵。一夜之間,魏州城內的八千牙兵悉數被殺,時值天祐三年(公元906年)正月十六。《資治通鑑》載:「會全忠女適紹威子廷規者卒,全忠遣客將馬嗣勳實甲兵於橐中,選長直兵千人為擔夫,帥之入魏,詐云會葬,全忠自以大軍繼其後,云赴行營,牙軍皆不之疑。庚午,紹威潛遣人入庫斷弓弦、甲襻。是夕,紹威帥其奴客數百,與嗣勳合擊牙軍。牙軍欲戰而弓甲皆不可用,遂闔營殪之,凡八千家,嬰孺無遺」。

《資治通鑑》局部 (網上圖片)

《資治通鑑》局部 (網上圖片)

及後,朱溫花了半年,將其他各地的牙兵兩萬餘人悉數消滅。至此,為患魏博百年的牙兵殆盡,羅紹威雖去除心腹大患,但魏博的實力自此大不如前,無法抗衡朱溫,最終淪落為受其隨意驅使的附庸。據《資治通鑑》載,羅紹威也非常後悔,哀嘆著對身邊人講:「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即是把魏博六州四十三縣的鐵聚集起來,也鑄不成這麼大的錯!這也是成語「鑄成大錯」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