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積極發展創新科技,先後推出向外吸人才及本地培育精英的中長遠計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科技業求才若渴,投身行業的資訊科技或工程本地畢業生不多,原有的人才亦對新興先進技術了解不深,影響企業創新發展。消息指,港府繼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本周料再推出「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及「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冀加強本地人才培訓。創新及科技基金已預留5億元支援計劃,前者會推出「博士專才庫」,每名專才每月最高可獲32000元,後者則由職業訓練局負責審批先進製造技術課程,當局料每年有1000宗申請。據悉,生產力局及應科院將加入計劃,為工業4.0、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等多項先進技術授課。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要解決「人才荒」的問題,政府繼「科技人才入境計劃」6月推出以後,料於本周再推「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以加強本地人才培訓。有關計劃曾於今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提及,創新及科技基金會預留5億元,在未來5年以先導形式推行,以培育和匯聚更多科技人才。當局會在計劃之下推出「博士專才庫」,資助獲基金撥款的機構,以及科技園公司、數碼港的培育公司與從事創科的租戶,聘用博士專才後從事研發工作,每名專才每月最高可獲32000元,資助期長達2年。有關的研究員必須持有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

為加強本地人才對新興先進技術的認識,「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下又設「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配對資金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先進製造技術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資助比例為2比1,即政府資助3分之2,機構自付3分之1,料每年有1000宗申請。據了解,雖然計劃屬創新科技署推出,但課程將由職業訓練局負責管理和審批,並制訂培訓內容,再由職訓局轄下的創新及科技訓練委員會負責監督。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推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的總成本預算為1770萬元,職訓局會承擔約610萬元,當中資訊科技系統保養費用佔180萬元、一名兼職高級項目主任的費用佔150萬元,行政費用有280萬元。餘下1160萬元,包括開發資訊科技系統的費用及員工和宣傳開支等,則由創新及科技基金承擔。

消息稱,生產力局及應科院都會參與技術培訓課程。生產力局料主力提供工業4.0的培訓,當局早於16年取得由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PT)授予的「工業4.0專家」官方資格,除了推行「工業4.0升級與認可計劃」,今年3月兩者亦與職業訓練局推出全港首個工業4.0專業文憑課程。據悉,生產力局亦將陸續推出相關新課程或工作坊,課程內容仍在草擬中。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至於擁有超過500名研發人才和專家的應科院,預料亦將參與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不過,應科院本身並非專注於培育人才工作,按過去經驗,會接受職訓局等不同大專院校及政府機構的邀請,派出相關技術人員到場客席授課。消息透露,應科院原與職訓局的人才對象不太相近,但在即將推出的計劃下將有更多合作空間,可按職訓局需求加入合作,提供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區塊鏈、5G、晶片及物聯網等多項先進技術的培訓。

現時職訓局正營運「新科技培訓計劃」,為避免資源重疊,在「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推出後,「新科技培訓計劃」將會結束,並停止接受申請,餘下的撥款會退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