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圖片

星島圖片

香港中小學生的太空人體驗計畫成為暑假熱點活動,有關宣傳非常著力,對於推廣科普可謂美事一樁。回想七十年代初一個陽光溫暖的早上,我就讀的培正中學在大操場舉辦一場見證會,逾千學生排隊列陣出席。主持人是美國登月太空人,退役後當傳道人。這是首位訪港與學生見面的太空人,我記不起是誰,估計不是首位踏足月球的杭思朗,很大可能是緊隨其後的艾德靈。這都不重要了,見證會讓我一睹登月英雄風釆,鼓舞了我的士氣,亦令我從此成為太空迷。

《宇航員地球生活指南》這本書滿足了我對太空人的好奇和興趣。作者赫菲特(Chris Hadfield)是第一位執行太空漫步的加拿大人,也是以流行音樂、視頻短片向公眾推廣太空知識的科普教育家,他這本書告訴我們當太空人是什麼的一回事,當太空人需要有什麼過人特質。1991年剛滿三十二歲的赫菲特,從五千三百多位競爭者中,獲選成為四位太空人之一,回顧他的輝煌宇航生涯,他告訴大家︰九歲的時候,在電視目睹太陽神十一號完成登月創舉,此刻他立志當太空人。可是就像每一個加拿大小孩子都知道,太空人都是美國人,加拿大沒有宇航機構,而當年美國只接受美國公民申請。「但是…….就在那天之前,在月球上行走還是不可能。杭思朗並沒有止步於這些不可能。也許有一天,我有可能飛上太空,而如果那一天終將到來,我得為此做好準備。」

「人生有夢想,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只是「太空人精神」的一半,重點是「做好準備」,太空人需要不斷地、反覆地為那一天到來的任務做好準備,平日生活就是模擬、訓練、預測,嘗試建立必要技能、思維方式;當你接受升空任務,飛離地球之後,真正的考驗正式開始。「方形的太空人,圓形的出艙口」——赫菲特如此總結他的太空生涯。太空人出艙漫步之前,背上一大堆裝備,猶如一個方形的物體,但太空船的艙門是圓的,也是很細小。赫菲特暗示︰即使你的準備、裝備得更多,實現真正目標之前,還需要技巧地、勇敢的走出那個如瓶頸的圓形出艙口。

「我要當太空人」其實不必非要到太空不可,赫菲特說,像太空人一樣思考和處事,學習他們的成功品質,任何人都有「一飛沖天去」的機會。

星島圖片

星島圖片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