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好去處】當代陶瓷藝術展 齊踏「合陶」路

BasBuy

【好去處】當代陶瓷藝術展 齊踏「合陶」路
BasBuy

BasBuy

【好去處】當代陶瓷藝術展 齊踏「合陶」路

2018年12月31日 06:45 最後更新:01月01日 00:28

感受文化氣息!

文化博物館正舉行「合.陶——當代陶瓷藝術展」,邀請八組本地陶藝家與不同領域的創作伙伴進行跨界別合作,包括時裝設計師、舞台布景及燈光設計師、版畫家、文字工作者和佛教法師,創作出注入嶄新藝術元素的陶瓷作品。

以萬片紫砂鱗片製作的機動裝置《廬山》(政府新聞處圖片)

以萬片紫砂鱗片製作的機動裝置《廬山》(政府新聞處圖片)

參與創作的本地陶藝家尹麗娟、李慧嫻、李穎儀及許俊傑、梁冠明、陳翹康、黃美嫻、黃麗貞和潘輝煌,與不同領域創作伙伴協作,透過概念、經驗和技巧交流,引發意想不到的創作意念,為陶瓷尋找嶄新的創作靈感。

以神秘的舞台燈光效果配合形態如舞者的白瓷作品《墜落的身軀》(政府新聞處圖片)

以神秘的舞台燈光效果配合形態如舞者的白瓷作品《墜落的身軀》(政府新聞處圖片)

參與協作的創作伙伴有藝術家葉建邦、空間設計師吳海賜、佛教法師常霖法師、平面設計師陳漢標、陶藝家陳惠蓮和鄭禮仁、時裝設計師熊銘健、文字工作者李慧儀、設計師鄧浩至、燈光設計師李智偉、布景設計師黃子珏、攝影師劉清平和香港版畫工作室。

糅合攝影、版畫及陶瓷等多種媒介創作的《永恆之象——海.磚、這天、旁觀、沙田》(政府新聞處圖片)

糅合攝影、版畫及陶瓷等多種媒介創作的《永恆之象——海.磚、這天、旁觀、沙田》(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品包括以萬片紫砂鱗片製作的機動裝置《廬山》、以陶藝傳承為主題的《融合》、探討繪畫與陶藝的《今天沒有故事》、以神秘舞台燈光效果配合形態如舞者的白瓷作品《墜落的身軀》、創作靈感源自虎豹別墅地獄浮雕的大型陶塑裝置《㜺鬼》、由近千個陶碗組成並邀請近千位志願者參與的計劃《集器》、以陶土塑造而成、只用黑白兩色複製藝術家的陶藝室的《憑感覺和記憶…》和糅合攝影、版畫及陶瓷等多種媒介創作的《永恆之象——海.磚、這天、旁觀、沙田》。

由近千個陶碗組成並邀請了近千位志願者參與的計劃《集器》(政府新聞處圖片)

由近千個陶碗組成並邀請了近千位志願者參與的計劃《集器》(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廳外亦加入觸感展品,讓觀眾親手感受不同質感的陶藝作品。館方亦邀請香港藝術學院署理院長陳育強教授撰寫專題文章,分析展覽和當代陶藝現況。

展覽亦展示由媒體藝術家黃淑賢製作的錄像裝置,呈現八段風格各異的「合陶」之旅。

合.陶——當代陶瓷藝術展

展期︰即日至2019年4月15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沙田文林路一號)

免費入場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早前表示,考慮將尖沙咀科學館改建為國家成就和發展專館,科學館或會在沙田文化博物館重置。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表示,位置上的考慮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文化博物館的展覽計劃不變,亦已安排得密密麻麻,強調團隊士氣很高昂。他又指出,政府正在諮詢,對於將來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資訊向外公布,有關文化博物館的定位亦會多做研究。

文化博物館24日起舉辦梅艷芳逝世20周年紀念展《絕代芳華・梅艷芳》,共展出70組展品,為期9個月,預計吸引超過20萬人次入場。梅艷芳生前的時裝及形象設計師劉培基捐出的20組展品,包括舞台服飾、奬座和親筆簽名的黑膠唱片。

文化博物館。

文化博物館。

劉培基表示,自己都有很多藏品在文化博物館,相信政府在這個時候做研究,不會忽視文化博物館。他又說既然政府未有確實答案,期望外界專注於梅艷芳紀念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