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閣下是一位力爭上游,立志入讀高等學府的現屆文憑試考生,就必須報考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四個必修科,另加兩個選修科,而且需要取得一定的等級,才能獲得入讀大學的機會。不過,若要實現「大學夢」,首先盛惠3,012元;如果是自修生的話,更要多付494元,相當於不少中學生數月的零用錢。

也許對於一個中產家庭出身的考生而言,三千多的考試費不算什麼數目。可是,對於基層學生來說,如此高昂的考試費,就等於「未見官先打三百」。在寒窗苦讀十餘年、寄望一登龍門之際,先要付出一筆不菲的費用,對於這批學生及家長是不少的負擔。

考試費持續高企的原因,是負責中學文憑考試的機構,即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屬於自負盈虧的法定機構。由於公開考試具體獨特而重要的地位,為了確保機構運作的獨立性,考評局並不隸屬官僚系統,以保障考試的公開和公平。因此,考評局必須想方設法開源節流,才能做到財政平衡。

在這個自負盈虧的前提下,考評局必須根據通脹因素每年調整報名及考試費用。因此,除卻部分特殊的年分外,考評局每年大約增加考試費用3-4%。只要基層家庭未能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收入低於通脹,便會成為開支上的一大壓力。

不過,真正逼使考評局費用高居不下的原因,是考生人數急劇下跌。根據考評局提交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文件顯示,該局在2014年及之前的年份錄得盈餘,其中12及13年的盈餘超過6,000萬。然而,自2015年起,由於文憑試考生人數減少至不足7萬人,考評局的收入隨之大減,開始出現結構性虧蝕,至今仍然無法扭轉局面。在預期未來數年文憑試考生人數進一步減少至不足5萬人下,相信虧蝕情況將會更加嚴重,甚至影響該局的現金流、周轉能力及營運情況。

面對龐大的財政壓力,加上自負盈虧的營運原則,考評局自然沒有任何空間下調各項費用,甚至必須定時調整收費,以增加收入,維持運作。但是,考試費用有增無減,便成為基層家庭的一大惡夢。

事實上,考評局已經因應財政狀況,向教育局爭取3.6億的撥款,應付未來四年的開支。不過,有關撥款只是一次性撥款,並非經常性援助,只要考生人數沒有好轉,考評局的未來仍然不容樂觀。

因此,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考評局營運的原則,不應以盈虧作為營運的指標,而是按照每年的開支,直接領取教育局的資助,保持運作,理由有三:

第一,出生人口下降影響考生人數是不爭的事實,未來亦不見有好轉的跡象,考評局的財政狀況只會愈益惡化,將接受教育局的資助恆常化有助維持該局的穩定;

第二,考評局毋需「跑數」,可以下調各項服務的收費,甚至免費,減輕基層學生的壓力;

第三,考評局獲得穩定而充足的收入,可以增撥資源在不同與考試相關的開支之上,例如提高出題及審題等工作的報酬,以改善試題質素,更能反映考生的水平和能力;吸引更多教師參與閱卷工作,亦有助保障考試結果,減少不公、批漏等問題,以免影響考生前途。

雖然,考評局長期接受資助或會影響公眾對該局是否獨立運作的觀感,但是,其實不少公營機構也是由政府直接資助同時又能保證機構的獨立和自主性,例如廉政公署。故此,即使考評局摒棄過往的運作模式,也無損考評局的獨立。

考試絕非生財工具,政府亦不應將考試的成本轉嫁予莘莘學子。承擔考試費用,讓考生無壓力下公平應試,才是應做之事。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