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成糖尿病等第一大國 白岩松:還是「餓」點好

兩岸

中國成糖尿病等第一大國 白岩松:還是「餓」點好
兩岸

兩岸

中國成糖尿病等第一大國 白岩松:還是「餓」點好

2019年01月22日 22:31 最後更新:01月23日 04:40

50多年前,糧票的有效期按月計算,有位同學月末洗衣服的時候發現有一兩糧票沒用,飛奔出去到處找吃的,順利花出後,才心滿意足地接著洗衣服。

30多年前,很多人總是吃不飽飯,為了不餓只好減少運動。但是,他們卻願意在生活費40元、一份宮保肉丁0.35元的時候,花5.5買母音樂磁帶聽;在工資僅有120元的時候,花198元買經典專輯;在得知書籍出版的第一時間,衝進風雪去買書。

再看現在,我們不再挨餓,不再受凍,有足夠的錢去買書、聽音樂,但學習的腳步卻停下了。我們滿足於通過手機獲取大量免費的「知識」,再也感受不到飢餓。

怎樣才能重新找回30年前的學習和生活激情?不妨先從恢復飢餓感開始,且聽白岩松講一講。

1

回不去的,中國人普遍挨餓的70年代

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餓,是飽。但對於我這個年齡的人,曾經面對的最大問題,是餓。因此陰影拉得很長,直到今天似乎還有。

1978年,我10歲,第一次來到北京。1978年的北京是什麼樣?「改革開放元年」,我們這個國家的首都是什麼樣?

我、我媽、我哥來到這兒之後,住哪呢?住澡堂子。你可能馬上會想,你們家沒錢。我們家當然沒錢,你們家也沒錢,他們家也沒錢。「沒錢」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幾乎沒什麼服務業。遊客在增長,怎麼解決住宿問題?北京必須開動腦筋。

這是住,接下來就是吃,那才是印象最深的。

在每一個能吃飯的地方,飯點兒都要排隊。每一個坐著吃飯的人的後面,都站著兩三個等待的人。這兩三個人裏頭,有我們,還有乞丐。我親眼見到那時的乞丐採用的方式是:一旦前面誰吃完了,假如有剩,誰更早地上去沖那個盤子或碗裏吐一口唾沫,它就歸誰了,不能歸別的乞丐了。

這是1978年的北京。

2

兩個「餓」故事

我的老學長楊正泉講過一個更「餓」的故事。他是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第一屆畢業生,後來成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台長。

他講,在最慘的日子裡頭,也就是1959年、1960年、1961年那會兒,有一天晚上十點來鍾,他正在洗褲子,突然摸出兜里有一兩糧票。當時二話沒有,把洗了一半的褲子往水池裏一扔,穿上衣服就衝進北京的寒夜。

台附近。他拿著糧票四處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賣燒餅的,把糧票花出去了,燒餅當場吃完,心滿意足,回去繼續洗褲子。

我也有類似的記憶。

1989年我大學畢業後,去房山周口店——也就是北京猿人的發源地——鍛煉整整一年。那一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餓。

原來我們一到晚上就要運動,周口店也有乒乓球枱子,但那時不敢運動,為什麼?每天下午五點多鐘,晚餐是永遠不變的一盤炒疙瘩,吃完,七點鐘就開始餓。如果打乒乓球,六點半就得餓,晚上都睡不著。所以我們後來就停止了運動,最多打打牌。

有人問,沒錢嗎?倒是有點兒錢,那時候開工資了。那為什麼不去買東西呢?周口店一過晚上六點,周圍沒有任何小賣部還在營業。那時我每周都要回一趟廣播學院。坐長途車從周口店出發,經過N個小時,才到北京六里橋的長途汽車站。我下車第一件事就是,在旁邊的小賣部買一根巨大的香腸,站在那兒吃完,然後倒車回學校。

不過,很多美好的記憶,也因飢餓而來。

比如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到北京的郊區做社會調查,中午沒吃飯,趕回學校的時候,已經下午三點了。其中一位女同學說,去我們宿舍吧。然後她違規用電爐子給我們煮了一鍋速食麵。只不過比平常的速食麵多放了一根香腸、一點蔬菜,結果成了我印象中的超級美味。

很多年後,每次聚會,我都要提起那一碗面。

3

精神更餓

剛才說的是物質的餓,精神更餓。

物質再餓,努努力還能吃飽,但精神上,以前真沒「糧食」,改革開放才有,問題也隨著出現了:只要餓一定是因為缺,只要缺它就貴。所以我們經歷了“精神食糧最貴的時代”。貴到什麼程度呢?

子樂團”,多土啊。這盒磁帶多少錢呢?5.5元。5.5元是什麼概念?1985年,我一個月的生活費40元,北京廣播學院食堂一份宮保肉丁是0.35元。

還有更貴的。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側面》,一張偉大的專輯,一張在流行音樂排行榜上停留時間最長的專輯。1992年,我在北京王府井外文書店買了這張CD。多少錢呢?198元。198元是什麼概念呢?當時我一個月的工資大約120-150元。想想看,誰現在會用自己一個月工資再拐一個很大的彎兒的價錢,去買一張CD?

再說一本書,房龍的《寬容》。這是我生命中特別溫暖的一個回憶。

在一個冬天的周日,一周里唯一的休息日,天氣很冷。由於太冷,我龜縮在宿舍上鋪看書。突然一個同學跑進來,「太牛了!我買到了房龍的《寬容》!」

這本書出了?我居然都沒接話,直接從上鋪下來,穿上鞋穿上衣服,奪門而出,殺進風雪之中,坐公共汽車從廣播學院到紅廟,公共汽車站旁邊有一個書店,買完《寬容》這本書,我抱著回到了宿舍。為什麼不接話呢?我覺得耽誤時間。這就是那個時候的饑渴。

饑渴有沒有好處?有。因為它讓你真的善待食物,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那些磁帶,我聽了多少遍啊!樂趣也就來了。

4

恢復飢餓感

我們再回到「肚子的問題」。

本周最新消息,上海一位95歲的醫學專家,公佈了一組數據:從2012年到2014年,中國高膽固醇所致疾病負擔的變化趨勢,由原來的低於歐美、逐漸並行,到現在高於歐美了。

改革開放之初,他曾作為專家去美國開會,拿出了中國人的血脂、膽固醇等檢驗數據。美國專家說,你們拿來的是假數據,不可能這麼低。可是一轉眼,我們的這些數據快成為世界最高了。

吃得太好,產生了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經過40年艱苦不懈,經過一代又一代母親殷切的目光,終於把自己吃成了全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高血壓第一大國、高血脂第一大國,等等等等。我們現在要提出「管住嘴,邁開腿」,也就是說我們才走了這麼短的路程,就已經把自己吃過了。

所以,我提出一個概念,叫「恢復飢餓感」。

很多人說,現在的東西太難吃了,不如小時候。我說,人真健忘啊,可能的確有一些東西不如小時候好吃,但如果大多數人都發出這樣的感慨,只是因為不餓了。飢餓是美食最棒的調料。

慈禧覺得最好吃的是什麼?小窩頭。那是在她逃難的路上吃到的,好不容易餓了一回,有小窩頭後覺得那是人間美味。有個老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說的也是皇上在逃難的時候,別人給他弄了一個亂燉,吃完了,美。當了皇帝之後,還回頭找,必須原汁原味。可是真做出「原汁原味」給他一吃,沒法下咽,因為此時他不餓了。

精神也同樣如此。

一轉眼,我們的精神食糧已從「最貴」變成了免費。當時貴到什麼地步呢?除了5.5元的磁帶和198元的CD,還有1985年我離開家鄉上大學的那一天,我們家新買的電視,在我出發前一個小時送進了屋,沒來得及拆包,我只能戀戀不捨地走出家門。

因為沒有打開這個箱子,一個學期之後,放寒假回家,我特意跟我們家的電視機合了個影。我不知道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是否還會跟自己家的電視機合影。那是1986年的春節,一台20寸的電視。

一台2480元,攢多久的錢才能買到這台電視呢?我們卯足了勁說,一個月攢20——其實根本攢不下來,那麼就算一年攢220元,也要11年後,才買得起這一台電視。算完這筆賬之後,我們覺得這不可能,就聊其他的了。但是今天,2480元,足以讓你買50多寸的液晶電視。

5

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是什麼拿走了你的大量時間?

與精神有關的產品,價格大範圍下降,更多的時候是免費的。現在人人都有手機,相當多的精神產品,都是從手機上來的。但是以我對別人和對自己的觀察,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免費的東西才是最貴的,因為它拿走了你的時間,卻並不一定很快地提升你。

大家會有一種錯覺:通過手機可以獲取無數知識。

進入互聯網時代,知識已經是一個基本性的東西,它不一定能夠提升你。老師越來越難當,因為老師剛講到3,底下的學生百度到8了。你怎麼講?知識已經是種標配,只要手指稍微靈活一點兒,想知道什麼就能知道什麼。問題在於你可以知其然,但是往往不知其所以然。

知識不等於智慧。當免費的「知識」拿走你大量時間的時候,它變成了最貴的東西。因為你以為自己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實際卻在原地踏步。此時此刻,你會有精神層面上的飢餓感嗎?

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恐怕要從真正的飢餓感開始。對於相當多的人來說,並不在意每天看了些什麼,只是覺得「看了」才安全。原地踏步很久,依然站在十字路口。其實沿著十字路口的每一條路去走,或許都能到達一個不錯的遠方,但是你滿足於眼前無數的“美味”,感覺不到餓。

所以,恢復飢餓感,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