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最貴東莞荔枝上市 388元/斤 市民稱「吃不起」

大灣區

最貴東莞荔枝上市 388元/斤 市民稱「吃不起」
大灣區

大灣區

最貴東莞荔枝上市 388元/斤 市民稱「吃不起」

2019年06月19日 23:06 最後更新:06月20日 04:10

東莞荔枝上市後,價格「貴到飛起」

市民買荔枝嘗鮮

從上周開始,東莞本地主要荔枝品種桂味、糯米糍正式上市。受天氣影響,今年東莞本地荔枝大規模減產,荔枝上市後,價格「貴到飛起」,起步價35元,個別種類的荔枝單價甚至高達388元,不少市民直言「吃不起」。

市民:「要勒緊褲帶才敢下手」

記者走訪本地荔枝市場後發現,桂味、糯米糍每天的價格都在變動,如桂味的價格在35元~60元/斤之間,而糯米糍的價格則為70元~120元/斤,不少攤檔甚至不敢進貨售賣。另外,桂味和糯米糍的價格還受天氣、品相等因素的影響,而「貴价路線」起落不定,一天一個價,甚至一天會出現幾個價格的情況,但差價不會太大,每斤約相差5~10元。

對此,不少市民直言「吃不起」,「要勒緊褲帶才敢下手」……不少市民只敢買一兩斤荔枝嘗鮮,而一些要買來送禮的市民則無奈地表示:「今年的荔枝太貴了,去年買三箱的價格,今年只能買一箱。」

商家:「今年賣荔枝掙不到錢」

往年「荔枝季」的時候,在虹橋市場靠近潤大百貨一帶,會有不少的荔枝攤檔在售賣荔枝,但今年很冷清。厚街社區的王姨在往年「荔枝季」的時候就曾在此擺攤賣荔枝。她說:「今年,荔枝少價格高,掙不了多少錢。所以大家都沒有擺賣了。」

在大明塘市場售賣水果的阿彭每天都會拿起手機,緊盯著全國各地的荔枝行情。「本地荔枝賣完這一周,下周就只能賣從化那邊的荔枝了。」阿彭說,荔枝最先賣的是「海南貨」、再是「廉江貨」,然後是東莞本地的,最後才是從化的。「今年的荔枝是掙不到錢的,但是我做的是水果生意,當然要有應季的水果賣,所以賣荔枝只是為了增加水果的品種。」阿彭說,本地的桂味從下樹到檔口保鮮期只有兩天,而糯米糍更是只有1天的保鮮期,市民購買的慾望低,如果進貨多當天賣不完,是要虧本的。

「我從1992年就開始做水果生意,當年的本地荔枝,少人種,而且產量低,以糯米糍來說,賣到了200元一斤。而時隔27年,今年的厚街荔枝又迎來價格高峰。」在新興路經營水果店的阿枝說,今年本地糯米糍的價格70元~120元/斤,是時隔27年價格最高的一次。在厚街,阿枝的荔枝銷售量算比較多,但仍不敢進太多貨,他指著店裏的四大箱荔枝說:「你看,這四大箱荔枝是從不同的4個果園當天採摘的,每個果園都有自己的定價,過了明天,果園的定價又會不一樣。所以要看著市場的行情拿貨。我剛收到消息,明天的糯米糍進價一斤便宜10元呢。」

果農:「收成只夠擺攤零售」

果農吳先生在東莞厚街三丫陂水庫附近承包了30畝荔枝林,他說,「今年的本地荔枝肯定很貴的。」吳先生承包的荔枝林,去年的荔枝產量有三萬多斤,而今年才兩三百斤,他直言「嚴重失收」。由於荔枝太少了,數量都不夠批發,他只能每天在路邊擺攤零售荔枝。

厚街大逕「仙荔」果園的阿輝說到荔枝也很「心痛」,「今年是失收最嚴重的一年。今年虧了兩三萬元。」阿輝苦笑著說,「我們種荔枝的,今年都要買荔枝吃了。」

大逕黃志強的「冰荔」,今年總產量預計2000斤,他說,今年取消了批發,全部採取“零售”的方式銷售荔枝。「冰荔」定價一斤388元,“直到賣完,都是這個價格。現在‘冰荔’差不多賣到尾聲了,雖然價格高,但依然銷售得很好。”黃志強說。

新圍的荔枝農歐陽容開則表示:「過完這個星期,桂味和糯米糍都已經沒有了。所以市場上,最近的價格走高,都跟果場的批發價和產量、果型有關的。」歐陽容開坦言,今年,他果場的桂味和糯米糍比往年減產了90%,賣完這一批荔枝,掙得並不多。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