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犯條例」爭議的聲音下,偶然也會看到「香港樓價將會下跌兩、三成」的言論。這看似只是一些樓市專家的預測,其實也反映了社會默默將樓價與政治扯上關係。

事實上在條例爭議的期間,筆者觀察到香港房子成交量確實有明顯的下跌,但整體樓價水平卻沒有太大的跌幅。這除了發展商沒有在此期間推售新樓房分薄購買力外,也歸功於整體經濟沒有因政治衝擊出現結構性問題。加上在各種辣招的推動下,泡沫式按揭風險已經比以前低很多,即使已往被標籤為上車盤的樓房也被有實力的買家持有。實力業主根本不需要因個別政治事件賤價拋售自己的資產。

反向地,辣招政策在某程度下亦出現令貨源歸邊的情況。在資產被一小撮富有的人持有的情況下,更多的夾心階層被拒諸於上車的門檻外。先不論這大多數人能否因資產升值而分享經濟成果,但在不能夠「安居樂業」的大前提下,這確實為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社會當然有責任為基層市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筆者亦樂意見到政府推動適度的房屋政策以填補夾心階層的空白區域,但年青人或仍未上車的朋友應該以正向思維努力奮鬥力爭上游,不應以「玉石俱焚」的負面思維希望透過政治衝擊拖垮樓價。 這些正向思維不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獅子山精神」麼?

樓價高企是全世界所有大城面對的問題,也是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懸殊的副產物。所以,大家應該分析問題的核心,做一個有獨立思考的社會持份者。

劉啟勁  測量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