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游盈隆:蔡英文聲望下滑 陷入新執政困境

兩岸

游盈隆:蔡英文聲望下滑 陷入新執政困境
兩岸

兩岸

游盈隆:蔡英文聲望下滑 陷入新執政困境

2019年07月22日 23:26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上午發佈2020最新民調,二十歲以上台灣人,四成三的人基本上贊同蔡英文處理大事方式,四成八的人不贊同,不贊同的人比贊同的人多5個百分點。基金會表示,這項發現意味著蔡英文6月好不容易破繭而出的聲望就像曇花一現,再度陷入新的執政困境。此外,須留意的是,強烈不贊同蔡英文職務表現的人有兩成三,而強烈贊同的人只有一成三。 

記者會由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主持並主講,並邀請前台北市副市長丁庭宇、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時代力量黨「立委」徐永明等與談。 

關於蔡英文聲望,台灣民意基金會問卷詢問贊同或不贊同蔡英文處理大事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結果顯示,12.9%非常贊同,29.9%還算贊同,24.8%不太贊同,23.1%一點也不贊同,9.2%沒意見、不知道或拒答。 

和上個月相比,可以發現,贊同蔡處理大事方式的人下降4.9個百分點,而不贊同的人上升4.3個百分點,這一來一往,使得上個月原本贊同的人比不贊同的人多4個百分點,現在再度翻轉成不贊同比贊同的人多5個百分點。 

曾經在4、5、6 連續三個月,贊同蔡處理大事方式的人直線上升,不贊同的人直線下降,到了7月卻踩了煞車。整體來看,蔡聲望開始出現明顯的下滑,這幾個月蔡宛如坐雲霄飛車一樣,只不過現在是由上往下的勢頭。這很具象地反映了最近台灣整體民意氣候多變、揮發性很高的特性。 

如何解釋短短一個月蔡英文聲望明顯的起落?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報告指出,上個月他提出兩個重要短期因素來解釋蔡聲望的破繭而出,一個是民進黨初選結束的「花車效應」,另一個是香港「反送中運動」所帶來的「鞏固領導中心效應」。當這兩個效應逐漸平息後,蔡聲望也會自然逐漸走下坡。此外,當國民黨初選結束後,會帶動另一波「花車效應」,有助於國民黨的氣勢,間接也影響蔡的民意支持度。 

台灣民意基金會指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上任迄今,民意支持度的變化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2016年5月到2016年11月,約半年的蜜月期,贊同的人遠多於不贊同的人。 

第二階段是從2016年11月到2017年8月,長達9個月不贊同的人遠多於贊同的人,最大差距達21個百分點。 

第三階段是從2017年11月到2019年5月,長達18個月不贊同的人遠多於贊同的人,最大差距達36 個百分點,正是2018九合一地方大選慘敗的時刻。 

第四階段則是從2019年7月開始的,這是否是一個新執政困境的開端?尤其在大選年剩不到半年的現在,這代表什麼意涵?宜審慎評估。 

游盈隆報告指出,蔡英文彷彿像是一個衝浪手,從2016年5月衝上民意浪頭的最高點(69.9%),接著就一路往下,過程中有一些起伏,但整個大勢是急遽向下俯衝,到2018年12月衝到最低點(24.3%),但自2019年1月起,似乎否極泰來,一路往上享有六月的好時光,直到7月,又開始下滑。執政如衝浪,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形容,但這段旅程看起來比較像是人被浪帶著走,驚聲尖叫,險象環生,而不是人從容駕馭著浪,充分享受衝浪的刺激與樂趣。 

本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游盈隆負責問卷設計、研究發現的判讀、報告撰寫、 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基金會委託,負責問卷編製、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與統計分析。訪問期間是2019年7月15-16兩天;以全台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是以全台住宅電話用戶為抽樣架構,以系統抽樣加尾數兩碼隨機方式抽樣;有效樣本1089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7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基金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