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宣佈加碼做量化寬鬆,每月買600億歐元的資產,比市場原先預期略高。

面對歐洲經濟一直沒有起色,希臘又有機會「脫歐」﹝脫離歐元區﹞,歐洲央行再加碼救經濟已是預料中事。一星期前瑞士中央銀行突然把瑞士法郎「脫歐」﹝匯價不跟歐元掛鉤﹞,是春江鴨的舉動。

零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開動印鈔機讓世人認識「量化寬鬆」,時任聯邦儲備局主席的伯南克是幕後推手。只消五六年時間,美國經濟漸露曙光,無論在失業率和GDP都有所改善,加息更是指日可待。跟伯南克一樣畢業於麻省理工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見識到量化寬鬆的威力,自然毫不猶疑拼盡老命。但是,美國始終是一個國家一種體制,又有豐富天然資料,經濟政策大體上都是一致的。

相反,歐元區成員多種族又多,各有各的經濟和福利政策,卻沒有多少天然資源。而且民族性又南轅北轍,德國人的勤奮跟南歐人的懶散已是強烈對比。歐洲央行仿效美國靠印鈔去救經濟,實在不敢樂觀。

曠世奇書《貨幣戰爭》準確預言美國金融海嘯的發生,但之後預言美金會貶值到爆煲就不敢苟同。該書預言大概到2024年美金就會爆煲,到時美國就會把儲存在Fort Knox的八千噸黃金拿出來,發行「新美元」。那時全球手持舊美元資產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將會一無所有。這類貶低別人來自我感覺良好的陰謀論,在大陸有如抗日鬧劇一樣十分有市場。一般人都認為不斷印鈔票,最終結果一定是爆煲收場。畢竟,才七十年前中國人就親身經歷過一次這樣的災難。

民國時期,掌管國家財政的是蔣介石的「老襟」孔祥熙。他認為發債十分麻煩,手續繁複又要付利息但錢又不多,於是索性直接印鈔票,結果造成全國超級通脹。在1937年100元法定貨幣可以買一頭牛,六年後只能買一隻雞,再四年後連半盒火柴都買不到。對於這段經濟史,國民黨記述是“抗日戰爭及外匯流失造成的經濟危機”,共產黨就乾脆定性為“蔣家斂財惡行”。




耕直人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