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印象里,跳繩應該是一項普及程度非常高的運動項目,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教,小夥伴兒們一起玩兒,有人跳得多有人跳得少,但從來也沒覺得有多難。

跳繩雖然簡單,但是好處很多,可以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免疫力和肺活量等等。所以,跳繩被列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重點項目,貫穿小學教育的全程,是每個年級的孩子必須要達標的考核內容。

問題來了:孩子考核要達標,培訓班就應運而生了。說來也是稀罕,舞蹈、音樂、美術等等培訓班都很常見,但專門教跳繩的培訓班,還是第一次聽說。更有媒體調查,跳繩已經成了超越語數英三大學科的入學「第一關」,而且市場上的這些專項提升跳繩技能的培訓班還異常火爆。

一種靠自學、稍加鍛煉就能掌握的運動,為何需要興師動眾、花錢搶名額去學?家長們的「跳繩焦慮」是不是真有必要呢?

跳繩成幼兒園、小學必考項 與評獎、升學掛鉤

北京孫女士的孩子去年剛上小學,得知跳繩成績跟期末總評掛鉤,心裏還是很著急。

孫女士表示:「我們家孩子現在跳繩跳的也不特好,一分鐘跳幾個,著急啊,跟成績也掛鉤,也挺重要的,這以後還得慢慢練習,離目標太遠了,利用平時周末沒事兒時就讓他在家練,跳繩、跳繩,天天在家練跳繩……」

北京朝陽區一所小學的蔣老師告訴中國之聲記者,跳繩是小學各個年級的必考項目,一到四年級跳繩的成績占體育總成績的20%,五六年級佔10%。更為關鍵的是,其它體能測試項目滿分為100分,而跳繩是120分,跳繩的成績更能影響到孩子將來的評獎評優和升學,因此很多學生家長都很重視。

蔣老師介紹:「體能測試成績,它都是一百分滿分,跳繩還加分,最高是120分,如果說你要想評好兒童或者三好學生,你必須得達到優秀,(總成績)90分以上。如果你達到不了這個成績,三科語數英全是100分,你體育不及格,或者體育是良好,那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沒戲,你就沒有這資格。」

全國其他地區對孩子跳繩成績的要求也不低。四川省宜賓市大觀鎮中心小學的李老師說,當地教育局每年都會抽測學生的跳繩情況,因此,學校每年會集中時間對孩子進行跳繩訓練。

李老師介紹:「從一年級就開始教他們怎麼跳,一周四次,跳繩是最基本的,開學就要教,這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因為教育局每學期要抽測,必須要考過關,每個年級每年都會集中的單獨抽時間專門練習這個。」

記者了解到,隨著小學對跳繩成績要求的逐步提高,一些幼兒園也加緊了跳繩的教學。北京一家幼兒園園長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孩子的跳繩水平能夠反映出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會影響到將來幼升小的面試成績。

王校長表示:「幼升小的時候,現在不是免試教育嗎,但是有個別學校面試的時候,人家會要求孩子必須都會跳繩的。所以幼兒園,從學前班就會教孩子跳繩,不會的話家長也幫著輔導,教會跳繩。」

「跳繩培訓班」一節課200元,有必要嗎?

跳繩的熱度,甚至催生了市場上的「跳繩培訓班」。記者通過網路平台搜索“兒童體能”關鍵詞,出現不少類似於“兒童跳繩極速達標”“少兒跳繩快速提升”等課程。中國之聲記者隨機諮詢了一家培訓機構,對方表示,由於現在跳繩成績成為了小學的必考科目,很多家長都前來報名,價格為一節課200元左右。

培訓機構介紹:「有小班課,以小班課為主,2到6個,平均下來是200左右一節課。現在小朋友跳繩跳不好的情況很普遍,一年級小朋友好多都來我們這強化培訓,因為上學以後很快就有體育考核,跳繩、跑步、坐位體前屈是一年級的必考科目,有一個標準的。」

2018年的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顯示,一年級「一分鐘跳繩」項目規定男生在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09個滿分,要求女生一分鐘之內跳17個及格、117個滿分。這個標準逐年遞增,到小學六年級時,男生1分鐘要達到157個才能滿分,女生1分鐘要166個。北京的蔣老師談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會教授跳繩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跳繩對孩子們來說其實並不難,只要堅持練習,基本都能達到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

蔣老師表示:「老師每節課拿出時間要練這個,要考要監測,還有舉辦跳繩比賽,來促進提高他的這個成績。個別太不好的,老師還單獨指導,採取人盯人的方法。優秀應該能在百分之三四十,良好佔大部分,但太低的沒有,不及格的幾乎就沒有。」

同時,蔣老師認為,學校的教學可以起到讓學生體質達標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體育測評達標而報班學習跳繩,「完全沒有必要」。

「報班絕對沒必要,孩子他基本的走路不出現什麼問題,沒必要去花那功夫去練它,學校老師足夠了,你只要跟著老師走,一點問題都沒有。」

「跳繩班」折射家長焦慮心態 應用理性與孩子共同成長

過去是奧數班,後來是編程班,現在跳繩班又來了。這實際上反映的是家長的焦慮心態、攀比心態。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久而久之他們有可能成為焦慮影響下的孩子,或者成為受父母支配而喪失生活主動性的孩子。

一種靠自學、稍加鍛煉就能掌握的運動,為何需要興師動眾、花錢搶名額去學?可能有的家長擔心自己動作不規範,在家瞎教會讓孩子養成錯誤的習慣動作,以後糾正過來就很難。把孩子往專業老師那裏一送,雖然能立竿見影地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但這種消費解決一切的思路,有可能阻礙正常的親子互動,失去了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回想我們小時候,雖然沒有發達的網路,沒有智能的手機,但是我們有媽媽親手縫製的沙包,有爸爸帶我們騎車放風箏。希望現在的家長朋友們,可以多花些時間,少花點兒金錢,不僅要理性對待孩子的成長,也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