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降成本」三年,企業究竟買不買賬?

兩岸

「降成本」三年,企業究竟買不買賬?
兩岸

兩岸

「降成本」三年,企業究竟買不買賬?

2019年10月23日 18:22 最後更新:21:20

過去三年,為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負擔,中央著力推進「降成本」工作。三年過去了,「降成本」成效究竟如何?

財政部下屬的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2日發佈的報告給出了答案:「降成本」取得成效,企業減負的獲得感有所增強。政府「降成本」,抑制企業成本快速上升,緩解了企業轉型升級的困難;配合宏觀調控政策,有助於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改善營商環境,制度性交易成本壓力緩解;倒逼財稅體制改革。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派員到19個省份進行實地調研,同時展開線上問卷調查。線上問卷調查獲得有效樣本12175份。接受訪問調查的樣本企業(下稱企業),分佈於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包括大中小以及微型企業;既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也有外資企業、民營企業;近一半企業屬於製造業,還包括服務業企業以及農林牧漁業和批發業企業。

在實地調研和線上問卷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佈了降成本與實體經濟企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降成本」調研報告以及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下稱報告)。

稅負下降明顯

報告介紹,在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推動下,多數企業稅負明顯下降。2018年減稅降費措施全年減負約1.3萬億元,2019年預計達到2萬億元。

從實地調研情況看,多數企業對減稅政策的獲得感較高。企業納稅總額占營業收入、占綜合成本費用的比重,都逐年下降。企業增值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下降。

超過六成的企業「企業納稅總額占營業收入之比」小於5%,即百元營收納稅不足5元。94%以上的企業,百元營收納稅不足15元。2016年到2018年,「企業納稅總額占營業收入之比」均值為2.78%,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東部地區企業最高,三年的均值為3.78%;中部地區最低,三年的均值為0.83%。

中新社發 李勝利 攝

從企業規模來看,中型企業「企業納稅總額占營業收入之比」最高,三年的均值為4.94%;微型企業最低,三年的均值為1.81%。從行業來看,行業之間差距較大,比重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三年的均值為9.57%;比重最低的行業是軟體與信息服務業,三年的均值為0.13%,兩者相差9個多百分點。

與此同時,企業訴訟費金額逐年增大,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趨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介紹,這表明,商業生態有所惡化,社會誠信不足,增加了交易成本。

貸款利率下降

企業融資規模不斷上升,短期貸款利率持續下降,長期貸款利率不斷上升。

調查問卷表明,2016-2018年間,我國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和獲得融資企業的數量均呈現穩步上升趨勢。銀行短期貸款平均利率從2016年的5.93%降低至2018年的5.88%。銀行長期貸款平均利率從2016年的5.82%、2017年的5.83%上升至2018年的5.91%。2018年東部地區企業的銀行短期貸款利率均值為5.6%,西部地區為5.7%,東北和中部地區分別為6.08%、6.13%。

國有企業獲得的銀行長短期貸款、債券融資、民間借貸的融資成本都低於民營企業。現有金融市場中,所有制類型仍然是決定企業融資規模和成本的重要因素。

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的銀行貸款成本最高,大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相對較低。大型企業在信貸市場中更具有議價能力,因而能夠獲得低利率;微型企業受惠於普惠金融政策,也能夠以較低利率獲得銀行貸款。實地調研發現,廣東、山西等多地採取了多種措施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企業槓桿率基本穩定,應收賬款周轉率增速有所下降,毛利率和總資產報酬率有所上升,企業綜合成本費用有上升趨勢。

營商環境優化

企業對營商環境改善情況的總體評價向好,近年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實質性成效。其中,東部地區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處於全國前列。規模越大的企業,對營商環境改善的獲得感越高;對營商環境改善情況評價最高的是民營企業。企業最期待提高政策和規章制度的公開透明度。

整體而言,企業對市場准入方面的評價較好。超過99.39%的企業認為,不存在超出制度合理範圍的准入性障礙。這表明,近年來我國推行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製取得了積極成效。

53.82%的企業認為,2018年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是辦事程序優化和時間節省。

人工成本上升

企業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物價隱性上升是主要原因。隨著人口年齡結構變化,人口紅利優勢逐步降低,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逐步喪失,包括工資、五險一金在內的企業人工成本持續上升。

從總樣本來看,過去三年實體經濟企業的人均工資持續較快增長,年均速達到8.37%。其中,東部地區的年均增速高達9.22%。物價是人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影響因素。同時,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用工荒」導致企業難以招到合適員工、勞動力素質快速上升等,也是導致人工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人工成本上升,還導致企業物流成本上升。

中新社發 葉桓 攝

企業原材料成本上升明顯。從總樣本來看,過去3年實體經濟企業的戶均原材料成本以高達17.68%的年均增速長。從區域來看,戶均原材料成本增長最快的是東北地區,增速為29.59%;東部地區企業的戶均原材料成本增速最低,為14.84%。中西部地區企業的戶均原材料成本增速處於中間水平。

科研厚積薄發

科創類企業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略有下降,同時費用有所上升,研發支出持續上升。

研發投入是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調查問卷表明,2016年到2018年,企業平均研發人員分別為28.72人、32.11人和34.91人,年均增長10.78%。三年來,企業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分別為9.39萬元、10.61萬元和12.19萬元,薪酬水平逐年上升,年均漲幅為14.91%。

此外,企業用能用地成本增速明顯回落;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尚未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實質性影響 ,但外向型企業已經感受到成本壓力,各地相繼出台穩外貿和穩外資的政策。

政府不能包辦一切

近幾年的「降成本」工作,主要是由政府推動的。根據政府發力點不同,「降成本」可以分為政府直接降成本和政府間接降成本;根據政策實施路徑,降成本可以分為政策式降成本和改革式降成本。

劉尚希說,政府直接降成本、政策式降成本,側重於「減負」,減稅降費和行政命令成為施政方向。政府間接降成本和改革式降成本,更強調“創新”。即,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政府帶動企業的功能,通過政府、企業兩方面的創新實現成本結構長遠、持續的合理安排。

企業的稅費成本、融資成本、用能用地成本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人工、物流、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仍然保持一定上升態勢,政府無法直接干預、使其下降,應靠更加徹底的要素市場化改革來解決。

劉尚希說,降成本只能從某些方面幫助企業,但政府不能替企業包辦所有事情。從長遠來看,僅依靠政府推動的政策式降成本不可持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力、環境、資源等各類要素成本不斷走高的趨勢難以逆轉,我國正在快速進入高成本的發展階段。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技術、高人力資本投入,自然伴隨著成本增加。這是一個必經的、不可逆的發展階段。面對高昂的要素成本,政府無法一味地採取行政性命令、孤立地降成本。

劉尚希認為,從未來看,下一步降成本的重點將是,通過政府創新,引導、推動企業創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加附加值,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經濟面臨的高成本壓力。

來自:國是直通車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