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南山垃圾分類全面開啟!年內600個小區完成樓層撤桶

大灣區

南山垃圾分類全面開啟!年內600個小區完成樓層撤桶
大灣區

大灣區

南山垃圾分類全面開啟!年內600個小區完成樓層撤桶

2019年11月18日 19:36

垃圾分類不僅是關係千家萬戶的民生問題,也事關城市、地區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南山區先行示範將垃圾分類作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 今年年底前,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所有住宅區實行「樓層撤桶」。

● 積極推廣「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實現全區廚餘垃圾分類全覆蓋。

● 建設完善九大生活垃圾分流分類體系,確保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

● 建成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從學校等機關事業單位抓起、號召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營造良好文明氛圍。

年內600個小區實現樓層撤桶

垃圾分類可以幫助大家共同營造綠色、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今年8月27日,《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首次提請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深圳出台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垃圾分類進入了「強制時代」,落實“集中設置分類投入點+定時督導”模式。

今年南山區垃圾分類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從樓層撤除垃圾桶開始。

目前,南山區住宅區「樓層撤桶」工作正加快推進。截至11月11日,321個住宅小區已完成樓層撤桶,年底前完成剩餘279個住宅小區的撤桶工作。

分類垃圾桶井然有序

在區住房和建設局、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和各街道辦事處協助督促下,小區物業每天都會對收集容器進行清洗或擦洗,確保容器外觀與功能完好、擺放整齊、乾淨衛生。針對住戶擔心的電梯樓道衛生問題,小區物業將會安排清潔人員加強保潔。在定點投放方面,對確實無人照顧的殘疾人、行動不便的老人可給予特殊照顧,安排清潔工、社工、義工等人員定時上門收垃圾。

確保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

住戶每天分類投放的垃圾,最終都去了哪裏?

對此,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所有垃圾都會被送入南山區垃圾分類環境生態園內的對應分流垃圾處理基地,根據九大分類分流體系,進行分揀處理。住戶分類投放的垃圾每天都會有專門的收運企業上門,不會混收混運,各類垃圾分流去向、數量重量都會被錄入台賬。

九大分類分流體是指:

01

玻金塑紙等低價值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理體系

02

廢舊織物收運處理體系

03

廢舊傢具收運處理體系

04

年花年桔收運處理體系

05

有害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06

餐廚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07

果蔬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08

綠化垃級收運處理體系

09

廚餘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2018年南山區日均共產生生活垃圾約2757噸,其中29.4%已經得到回收利用。今年繼續完善九大分流體系,加強安全生產,規範作業,鞏固提高分流分類收運處理成效,切實提高南山區生活垃圾減量率,確保達到30%的減量率。

垃圾分類宣傳從娃娃抓起

垃圾分類見成效不是一朝一夕,觀念的更新與習慣的養成需要日積月累。從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讓垃圾分類觀念深入人心,上升為一種信念或價值觀。

南山區把學校當成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大宣傳陣地。2018年年底,全區84所中小學校已全部完成垃圾分類學校創建,並完成校聯動活動。今年,又從中小學擴大覆蓋幼兒園、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力爭實現垃圾分類學校全覆蓋。

南山區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讓垃圾分類觀念深入人心。

樹立「小手拉大手」宣傳思路,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家庭帶動社會,提升廣大市民自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南山不少中小學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校本課程,開展多樣性的社會實踐活動。高等院校積極支持垃圾分類科研項目立項,增加科研經費投入,推動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創新,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資源化率。

值得一提的是,還建立垃圾分類實體體驗館,讓居民從實際體驗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西麗生態公園內,南山區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主體施工已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和佈展,有望11月底完成驗收並開館。

每天傍晚時分,鼎泰風華小區的劉阿姨會將已經打包好的生活垃圾分類投入到指定位置。如今,轄區越來越多市民積极參与,年內預估轄區市民參與率達到50%以上,垃圾分類文明之風蔚然吹來。

 來源:讀特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人才是治國之本,要寫好共建人才高地的大文章,需要「起、承、轉、合」四個元素。

陳國基(右二)出席「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直播截圖)

陳國基(右二)出席「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直播截圖)

陳國基早上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說,人才是治國之本,以及推動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亦是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擔當大灣區及國家人才高地門戶,他認為要寫好共建人才高地的大文章,需要「起、承、轉、合」四個元素。

「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本港舉行。(直播截圖)

「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本港舉行。(直播截圖)

陳國基解釋說,「起」是指「起動」,全球走出疫情,各地發展重新出發,交流人才工作重新啟動,香港在2022年12月起落實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新措施,推出全新高才通計劃。截至上月底,各項計劃已有約29萬宗申請,批出近18萬宗,其中超過12萬申請人已來港,遠超每年吸納3.5萬人才的目標。

「承」代表「傳承」,陳國基說要培養人才,鞏固高教體系,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5所百強大學的城市,會繼續鞏固作為國際教育樞紐地位,下學年將提高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吸引更多人才來港進行研究工作。香港亦致力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經驗交流,其中3所本港大學已落戶大灣區城市,城大亦正推進東莞校園籌備工作。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又表示,「轉」是指人才流轉,香港全力推進人才南下北上的流轉,在港註冊公司外國人員可在港申請北向一簽多行到內地政策推出後,截至上月底,已有1.9萬宗申請獲批,計劃廣受歡迎。國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將持商務簽注赴港人士留港期限增至14日,南下人才簽注適用範圍,亦由大灣區擴展至北京上海,更便利內地商務人員到香港進行商務活動,吸引更多內地人才到港交流。

而「合」代表合作,陳國基認為大灣區城市定位不同,合作空間廣闊,為進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大灣區9+2城市今日(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區內為人才提供服務,營造更有利人才落地生根環境,他對未來前景充滿信心,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將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等方面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人才高地,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