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同路人的分享,鼓勵患者積極抗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炎,根據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普查研究推算,截至2018年,全港約有 23,000 名患者,每10,000人約有35名患者。若患者沒有及早接受治療,病情可能非常嚴重。患者的關節會受到侵蝕、變形及喪失功能,更會出現併發症和後遺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今舉行《與風同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與治療》新書發佈會,希望透過這本書,喚醒市民大眾對此病的關注,向患者、照顧者及市民深入淺出解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和最新治療,以及藉着同路人的分享鼓勵患者,積極抗病。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今舉行《與風同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與治療》新書發佈會。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今舉行《與風同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與治療》新書發佈會。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紀永樂(Michael)表示,1997年初發病時全身約有48個關節發炎,就好像鐵甲人一樣不能動,痛不欲生。幸而經醫生治療後,炎症便慢慢減退,病情在兩年間得以緩解。及後,Michael決定積極面對身上的病痛,也聽從醫生建議,參加水中運動班、關節炎自我管理課程,學會與病共存,期間認識到更多同路人,互相扶持。Michael更加入類風濕關節炎病友組織毅希會擔任主席,幫助更多患者。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風濕及臨床免疫科講座教授劉澤星指,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指引,主要是按患者的病情和治療目標,制定個人化治療,令治療成效更為理想。他舉例說:「對於一些年紀較大,不想服用太多藥物、擔心有副作用的患者而言,治療目標是盡量減少用藥,但仍能達致減輕痛楚的效果;相反,如果患者較年輕,有固定工作,為免痛症影響工作表現,目標是將病情減至最低的活躍程度,甚至乎達到真正緩解。」

劉澤星相信,憑著醫患互相配合,在可見將來,此病有望達至完全緩解,即使不幸確診,患者亦大有機會回復正常生活。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另外,基金會早於2008年3月中已開展「水療練習計劃」,資助到風濕科醫生轉介的風濕科病友在醫院水療池內進行水中運動練習。由2012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基金會合共收集了1333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70%參加者在生理功能方面有所改善,74%在心理功能方面有所改善。資深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水療專研組主席黃潔怡表示,水中運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復康十分重要,能協助控制病情及紓緩關節炎痛楚,從而改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