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光耀:蝦米求生術

政事

李光耀:蝦米求生術
政事

政事

李光耀:蝦米求生術

2015年03月23日 19:53 最後更新:23:25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離世,他一手把新加坡一個東南亞小國,打造成全世界人均GDP排第8的經濟強國(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會數字),以GDP總額計新加坡在同年亦排名全球37。想當日在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時,連生存也成問題,對比今天的驚人成就,的確是天淵之別。

在2011年,李光耀出席他的新書發布會後,會見世界中文報業協會訪問團,他認為中國面對最大的問題是貪汚和法治,在中國什麼也講關係,就要派紅包。法官沒有公平的選拔,就難有法治。要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才能進一步發展

李光耀從來都是一個富爭議性的人物,到今天還有不少人批評新加坡的民主似有若無,但若你小心回顧李光耀在政壇崛起的歷史,這只是小菜一碟。在2011年李光耀87歲時,我隨一個團到獅城訪問,團友有機會和李光耀短暫交談,雖然他已垂垂老矣,但答問時話鋒仍然相當銳利,傲視世人,令人回想1959年他領導人民行動黨首次勝選上台執政時的鋒芒。

1959年李光耀領導人民行動黨首次勝選上台執政。

1959年李光耀領導人民行動黨首次勝選上台執政。

看完李光耀的回憶錄,對他生平有更深刻的了解,雖然自己寫的回憶錄難免隱惡揚善,但從中還可窺李光耀一生奮鬥成功的經過。李光耀的祖父李雲龍是新加坡知名商人,做船務和橡膠生意,所以李光耀是一個世家子弟,由於成績突出,中學就讀當地頂尖英文學校萊佛士學院。1939年16歲的李光耀以優異成績考入英國劍橋大學,但二次世界大戰令他不能成行,戰後輾轉到倫敦求學,最後入劍橋讀法律。

據李光耀自己憶述,他當時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華語並不靈光,回國後開設律師行,做其高貴狀師。但這個中文也不識的番書仔,在1952年馬來亞郵電工人大罷工時,卻自告奮勇當起郵電工會的法律顧問,和一些工會代表一起與英國殖民政府談判,因此聲名遠播,之後成了100多個工會的法律顧問,為他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當時的工會很多是馬來西亞共產黨支持下成立的外圍組織,這個番書仔和共產黨的奇妙組合,成為他進入政壇的踏腳石。

英國從各個殖民地撤退的晚期,都想扶植親英份子執政,但往往遇上民族主義者或者共產黨挑戰,在新加坡兩種勢力皆有,既有馬來種族份子,又有華人共產黨,而李光耀則義無反顧地先跳上共產黨的快船,借船出海,在充滿草根選民的地區,以打工仔代言律師的身份從政勝選。

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內,曾有大量共黨份子,在50年代中,李光耀曾和馬共的全權代表方壯璧緊密勾連。後來殖民政府日落西山,行將撤退,到1959年人民行動黨首次在選舉中全面取勝,李光耀上台出任新加坡總理,就與共黨份子決裂,在政治上和選舉上和共黨展開殘酷的鬥爭。到後來他與馬來西亞分道揚鏢,新加坡在1965年立國後,李光耀的堅持反共立場,又倒過來為新加坡贏得英國等國際支持。

單看李光耀在政壇崛起這一段日子,就知道他的人生哲學是實用主義,但很多律師從政既無原則亦笨手笨腳,李光耀卻應付裕如。即使不去假設李光耀只為個人權位操心,他絕對會承認自己為新加坡這個小國生存而奮戰。

他在新加坡立國之初、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強敵環伺時曾經說過:「政治已不是舉行群眾大會和示威遊行的遊戲,而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每個華人都曉得這句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新加坡就是蝦米。」

李光耀關心的是新加坡這粒蝦米,如何不單不被人吃掉,還可以吃掉他人。這種奮鬥求存之心,有可資學習之處。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95歲李嘉誠受訪稱星港兩地有很多相同互相學習

2023年10月05日 20:52 最後更新:22:18

李嘉誠指星港可互相學習。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表示,新加坡由南洋一個海港變成國際都會,香港同樣由漁港發展至金融中心,星港兩地都是傳奇,亦同時踏進新階段,兩個地方有很多相同、互相學習。他近期在手機玩人工智能,問到香港及新加坡是否競爭對手,獲回覆的答案是星港兩地是競爭和合作的混合體,他認為答案挺有意思。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為紀念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百歲冥誕,新加坡舉行「亞洲前瞻峰會」,論壇首播李嘉誠接受專訪的片段。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李嘉誠在訪問中,憶述60年代在香港首次與李光耀見面,難忘對方對新加坡的使命感及對人民的承諾。他說,與李光耀相識多年,無事不談,指對方思想有很多層次,形容對方排除萬難,實踐承諾,值得大家一輩子學習,他亦時時懷念李光耀。

李嘉誠說,新力坡由「無」到有今日無限機遇, 人民切切實實感到自豪,這就是偉大領袖的最佳體現。他說,明白今日年輕人看李光耀所建立和設計的,可能覺得是頭上的金剛圈,希望可以變得較人性化,但認為要明白在特定的年代和相應的歷史背景,當時並無半點鬆懈的餘地,要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又要打造未來,這就是最人性化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