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光耀:有屋便安定

政事

李光耀:有屋便安定
政事

政事

李光耀:有屋便安定

2015年03月24日 20:18 最後更新:22:46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一去,叫人對他帶領新加坡走向成功的政績,感到懷念。香港很少人會羨慕新加坡的「票選民主」,因為在執政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之下,新加坡民主徒具其形,但論到新加坡政府的政策,至少在目前的狀況而言,有不少都比香港優勝。香港回歸以來,特別在房屋及教育兩大政策範疇上,都搞得比較失敗,可以看看新加坡有何可茲借鑒的地方。

在上世紀50年代,李光耀於1959年上台執政的時候,新加坡正面對很嚴峻的房屋問題。李光耀回憶錄內提到的一幕幕情景,令人印象殊深。他去到很多選區參觀,當地的衛生環境極差,貧民窟隨處可見。李光耀很早便明白只要搞好住屋問題,人民便不會出來搞事,因為害怕政治混亂,會傷害到他們的財產,人民和國家結成了命運共同體,所以李光耀一直很用心地規劃房屋政策。

香港搞公共房屋,比新加坡早,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後,港英政府在原址建石硤尾徙置區安置災民,就是香港第一個公屋屋邨。李光耀說他看到香港發展公屋的經驗,從香港取經,才開始規劃他的房屋政策。李光耀1959年上台後,在1960年便馬上成立建屋發展局,很快便將方向指向發展「組屋」。「組屋」的概念其實有點像香港的居屋,不是出租而是出售的公共房屋,由政府開發,然後以低價售予市民。不過,新加坡的「組屋」與香港的居屋有一個很大的分別,香港居屋以市價七成出售,但組屋卻是參照當時市民的入息來決定,並不與市場價格掛鉤。

達士嶺組屋外觀和私人屋苑無大分別

達士嶺組屋外觀和私人屋苑無大分別

新加坡在這50年不間斷地大量開發「組屋」,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共興建了90萬個「組屋」單位。如今,新加坡有80%的人住在組屋,95%的人擁有組屋,為全世界惟一一個接近有百份之百人民擁屋率的國家。我在2011年到過新加坡達士嶺參觀「組屋」的示範屋苑,其建設水平可以媲美香港的私人屋苑,有龐大的空中花園,可供住客休憩運動,屋苑外觀也與私人住宅沒有分別。實用面1100呎的單位,售價65萬坡元(370萬港幣)。對香港人而言,新加坡可以算是買屋的天堂。

達士嶺組屋空中花園的景緻極美

達士嶺組屋空中花園的景緻極美

回看香港的情況,雖然說是公屋居屋並行,但在回歸以前,政府發展居屋,也一點也不手軟。由1986年至1997年的12個財政年度,香港政府推出的居屋單位合共20.3萬個,平均每年出售1.7萬個單位。在樓價急升的年份,例如1997年,出售的單位達到3.1萬個。相比今天,居屋供應一年卻只有2000、3000個!即使按長遠房屋策略,政府會增加居屋的建設,但在未來10年,每年平均也只有9000個單位,其實遠未及得上1986年至1997年的每年平均1.7萬個。香港在回歸以後,發展公屋居屋的步伐大落後。兩地房屋的差距愈拉愈遠。

很多人批評新加坡沒有民主,說李光耀家天下。但由於長期統治,亦令李光耀可以制訂長遠規劃,一直堅持大力興建「組屋」,就是一例。香港回歸之前的專制港英政府,亦由於長期統治,在房屋政策上,連貫性強,也長期大量供應公屋居屋,以此來平抑樓價。1997年以前,香港長期由英國人統治,香港人沒有直接揸大旗執政的經驗。到回歸以後要港人治港,政策變得左搖右擺。到今天,大家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無屋,何來政治安定?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95歲李嘉誠受訪稱星港兩地有很多相同互相學習

2023年10月05日 20:52 最後更新:22:18

李嘉誠指星港可互相學習。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表示,新加坡由南洋一個海港變成國際都會,香港同樣由漁港發展至金融中心,星港兩地都是傳奇,亦同時踏進新階段,兩個地方有很多相同、互相學習。他近期在手機玩人工智能,問到香港及新加坡是否競爭對手,獲回覆的答案是星港兩地是競爭和合作的混合體,他認為答案挺有意思。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為紀念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百歲冥誕,新加坡舉行「亞洲前瞻峰會」,論壇首播李嘉誠接受專訪的片段。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李嘉誠在訪問中,憶述60年代在香港首次與李光耀見面,難忘對方對新加坡的使命感及對人民的承諾。他說,與李光耀相識多年,無事不談,指對方思想有很多層次,形容對方排除萬難,實踐承諾,值得大家一輩子學習,他亦時時懷念李光耀。

李嘉誠說,新力坡由「無」到有今日無限機遇, 人民切切實實感到自豪,這就是偉大領袖的最佳體現。他說,明白今日年輕人看李光耀所建立和設計的,可能覺得是頭上的金剛圈,希望可以變得較人性化,但認為要明白在特定的年代和相應的歷史背景,當時並無半點鬆懈的餘地,要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又要打造未來,這就是最人性化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