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東「肺炎1號方」初步研究結果:總有效率達94.21%

大灣區

廣東「肺炎1號方」初步研究結果:總有效率達94.21%
大灣區

大灣區

廣東「肺炎1號方」初步研究結果:總有效率達94.21%

2020年02月20日 04:16 最後更新:05:00

(原標題:廣東「肺炎1號方」初步研究結果:總有效率達94.21%)

2月19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通報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況,重點介紹中醫藥在我省疫情防控中的運用情況。作為「肺炎1號」的主要操刀人,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在發佈會上表示,研究結果提示患者總體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肺炎1號方總有效率達到94.21%,目前,全省已有11家定點醫院申請調劑「肺炎1號」。

譚行華表示,結合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藥使用情況,中醫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面幾點:

一是快速改善臨床癥狀,大家知道,新冠肺炎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臨床上主要是以對症處理為主,那麼癥狀的快速改善,對病人的預後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病人持續高熱,它會加重身體的缺氧狀態,導致組織細胞損害,如果能夠迅速退熱,有利於患者身體機能恢復。

二是增強身體抵抗力。我們知道,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容易並發細菌感染,這與人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中藥在扶正、增強人體抵抗力方面有一定作用。

三是抑制肺部炎症。我們在臨床實驗中知道,新冠肺炎的加重與細胞因子風暴有關,大量炎性因子被釋放,很多臨床實驗都表明清熱解毒的中藥,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所以有減輕肺部炎症的作用。

四是幫助腸道細菌平衡。腸道菌群的失調也是肺炎加重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保持大便通暢、排除毒素,也可以減少細菌、真菌感染的概率。總之,中藥發揮療效應該是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

問:目前在臨床中已經有一些中藥比如廣東的肺炎1號方,板藍根等已經在使用了,這些中藥在實際使用能起到一些什麼樣的作用?對病人病情發展會起到什麼效果?板藍根等中藥能否起到預防作用?

譚行華:我先回答關於肺炎1號方的作用問題,我們已經初步統計了,截至2月17日17時,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運用「肺炎1號」治療確診病人121例。據統計,服藥6天後,84%的患者就是61例病人體溫恢復正常,有72例咳嗽癥狀消失,其他如咽痛症、乏力、納差等癥狀都有明顯改善,此外,74%患者胸部CT好轉。

治療過程中有7例患者病情加重,其中6例已明顯好轉,1例轉ICU治療。目前服藥超過6天的病人已有62人痊癒出院。研究結果提示患者總體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達到94.21%。目前,全省已有11家定點醫院申請調劑「肺炎1號」。

關於中藥能否起到預防作用,要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中醫的預防主要扶助正氣,就是提高人體的抵抗力,我們有一句話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是我們預防的原則。我們通過中藥調整人體的臟腑機能,達到人體陰陽平衡的一個生理狀態。我們現在並不主張在普通人群中開展固定中藥預防,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有所不同,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問:有人質疑單獨中醫能否治好新冠肺炎。請問中醫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有沒有純中醫治療的病例?效果如何?

譚行華:作為傳染病定點的收治醫院,我院也是非常重視中醫的工作。 「中西醫並重」是我院一貫堅持的辦院方針。我院於2020年1月20開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確診及疑診患者的時候,就確立了覆蓋全院患者的中醫會診制度,並第一批次建立起中醫隔離病區,中醫科全體醫護人員均投入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救治工作,為肺炎1號方的研發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有沒有單純的使用中醫治療,或者說治療過程中未使用抗病毒藥物的。我院初步統計有30個新冠肺炎患者為純中醫治療,完全沒有使用抗病毒藥物,臨床療效比較滿意,這裏我想舉一個典型病例:

這是一個30多歲的中年女性病人,因「發熱、乾咳、背部肌肉酸痛5天」在1月27日入住中醫病房。這個病人入院時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低熱,乾咳、口乾,有輕度咽痛,乏力納差,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炎症,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入院後即予肺炎1號方,治療3天後患者體溫正常,咳嗽、咽痛明顯緩解,精神胃納好轉,複查CT提示肺部病變較前吸收、好轉。經2周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核酸轉陰,CT肺部病變明顯吸收>50%,治癒出院。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人才是治國之本,要寫好共建人才高地的大文章,需要「起、承、轉、合」四個元素。

陳國基(右二)出席「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直播截圖)

陳國基(右二)出席「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直播截圖)

陳國基早上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說,人才是治國之本,以及推動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亦是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擔當大灣區及國家人才高地門戶,他認為要寫好共建人才高地的大文章,需要「起、承、轉、合」四個元素。

「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本港舉行。(直播截圖)

「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本港舉行。(直播截圖)

陳國基解釋說,「起」是指「起動」,全球走出疫情,各地發展重新出發,交流人才工作重新啟動,香港在2022年12月起落實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新措施,推出全新高才通計劃。截至上月底,各項計劃已有約29萬宗申請,批出近18萬宗,其中超過12萬申請人已來港,遠超每年吸納3.5萬人才的目標。

「承」代表「傳承」,陳國基說要培養人才,鞏固高教體系,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5所百強大學的城市,會繼續鞏固作為國際教育樞紐地位,下學年將提高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吸引更多人才來港進行研究工作。香港亦致力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經驗交流,其中3所本港大學已落戶大灣區城市,城大亦正推進東莞校園籌備工作。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又表示,「轉」是指人才流轉,香港全力推進人才南下北上的流轉,在港註冊公司外國人員可在港申請北向一簽多行到內地政策推出後,截至上月底,已有1.9萬宗申請獲批,計劃廣受歡迎。國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將持商務簽注赴港人士留港期限增至14日,南下人才簽注適用範圍,亦由大灣區擴展至北京上海,更便利內地商務人員到香港進行商務活動,吸引更多內地人才到港交流。

而「合」代表合作,陳國基認為大灣區城市定位不同,合作空間廣闊,為進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大灣區9+2城市今日(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區內為人才提供服務,營造更有利人才落地生根環境,他對未來前景充滿信心,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將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等方面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人才高地,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