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注意! 中大研究:內鏡檢查非愈早做愈好

社會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注意! 中大研究:內鏡檢查非愈早做愈好
社會事

社會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注意! 中大研究:內鏡檢查非愈早做愈好

2020年04月13日 18:17 最後更新:18:20

檢查時間延長可令患者檢查後的後遺症減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內鏡檢查的最佳時機到現時為止在醫學界仍然存在爭議。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近在全球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發現不是愈早為患者進行內鏡檢查便愈能減少再出血或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研究得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內鏡檢查最佳時機。資料圖片

中大醫學院研究得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內鏡檢查最佳時機。資料圖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一種常見急症,一般症狀包括嘔血、黑糞或兩者情況皆出現。一般治療方法為透過內鏡進行檢查,對出血源頭進行止血,以減低再出血的風險和施行手術的需要。醫學界有聲音建議應在就診後24小時內為患者進行內鏡檢查。但是目前全球醫學界就再出血或死亡風險較高的患者,是否有必要盡快進行內鏡檢查仍未有定案。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於2012年至2018年期間,將516名再出血或死亡風險較高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兩組患者分別於接受診症後6小時內或6至24小時進行內鏡檢查。結果發現兩組患者於進行內鏡檢查後30日內的死亡和再出血率都沒有明顯差別。

團隊亦分析了患者接受內鏡檢查的時間與他們再出血及死亡風險的關係,於日間(早上6時至下午5時59分),並在6小時內接受緊急內鏡檢查的患者,與在夜間(傍晚6時至翌日早上5時59分)接受內鏡檢查的患者比較,他們的再出血和死亡的百分比沒有顯著分別。

負責領導此項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劉潤皇教授表示,等待接受內鏡檢查時間延長,不但未有增加再出血或死亡風險,更可令患者檢查後的後遺症減少。由於患者在檢查前等待的時間較長,並接受了較長時間的胃酸抑制治療,令反覆出血的潰瘍數量減少。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世界上已知最薄光學晶體!較傳統晶體能效可提升萬倍

2024年04月30日 10:20 最後更新:12:33

世界上已知最薄光學晶體被成功研發,厚度僅有1至3微米,較傳統晶體能效可提升萬倍。

世界上已知最薄光學晶體 能效可提升萬倍

中國科學家在2024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發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已成功研發了世界上已知最薄的轉角菱方氮化硼晶體,這種晶體厚度僅有1至3微米。傳統光學晶體在有限厚度內難以高效產出激光,而這種新型晶體的能效卻比傳統光學晶體提升了100倍至1萬倍。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光學晶體在激光技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被視為激光技術的「心臟」。激光技術在微納加工、量子光源、生物監測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然而,傳統的光學晶體在較薄的厚度下難以高效地產生激光,因此研發更輕薄的光學晶體成為科學家們的關注焦點。

輕巧氮化硼為最佳選擇

中國科學家通過反復組合嘗試,確定輕巧的氮化硼為最佳選擇。然而,他們發現只是將氮化硼分子一層一層堆疊,激光通過時會出現相位失配的問題,進而影響激光的高效輸出,無法直接應用於激光器的製造。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科學家創造了一種新的晶體設計方法。他們將每塊菱方氮化硼材料按特定角度進行轉動,堆疊而成的光學晶體能夠降低激光穿過時的能耗,從而實現高效的激光輸出。

光學晶體成功「瘦身」至1至3微米

這項研究結合了中國科學家的晶體設計理論和制備方法,成功將光學晶體「瘦身」至1至3微米,而傳統光學晶體的厚度通常在毫米級到厘米級。

轉角菱方氮化硼晶體(微博圖片)

轉角菱方氮化硼晶體(微博圖片)

二維材料的界面轉角理論

研發團隊將這一方法歸納為二維材料的界面轉角理論,並指出該理論的應用有望實現微米級激光器的尺寸縮小。此外,一些過去無法製造光學晶體的材料也有望在材料堆疊角度的轉動中得到新的應用。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