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去年55宗鯨豚擱淺 創13年來新高

社會事

去年55宗鯨豚擱淺 創13年來新高
社會事

社會事

去年55宗鯨豚擱淺 創13年來新高

2020年05月24日 10:27 最後更新:10:29

漁護署指,擱淺數字與香港水域內進行的工程有關。

香港幾乎每個月都錄得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只有少數屬於其他鯨豚品種。《星島日報》翻查數據,去年共有55宗鯨豚擱淺個案,較前年急增一成七,是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有紀錄以來,即近13年新高。其中江豚擱淺佔七成六,達42條,亦屬歷年最多。漁護署指,從分布上未能顯示上升的鯨豚擱淺數字與香港水域內進行的工程有關,不過海豚保育學會建議,減少或改道大嶼南的高速船,有助保護鯨豚。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漁護署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合作處理香港水域內的鯨豚擱淺個案,漁護署表示,去年錄得55條鯨豚擱淺,當中7條為中華白海豚、42條為江豚、其餘6條屬於其他品種。保育基金自06年開始跟進本港鯨豚擱淺個案,去年錄得保育基金有紀錄以來的新高。

漁護署指,鯨豚屍體普遍在發現時已甚為腐爛,大都未能確定死因。署方指,去年的個案中,有七成八,即43宗未能確定死因;7宗因創傷而死,可能與船隻撞擊有關,餘下個案包括溺斃、被異物纏擾、受病原感染等。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擱淺個案大增,漁護署指出,主要是江豚擱淺增加至42條,佔整體七成六,《星島日報》翻查數據,屬歷年最多。至於是否與香港海域的工程有關,包括三跑工程,署方就指「當中超過一半,即23宗是在較少受工程影響的香港東面水域發現,從分布上未能顯示上升的數字與香港水域內進行的工程有關。」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設有「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以盡快營救活體擱淺,若已死亡,會即場或在園內解剖屍體。保育基金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指,總結過去10年鯨豚擱淺個案,香港水域的鯨豚擱淺與三項人類活動有關,包括被漁網或漁具誤纏、直接被船隻撞擊,以及海洋環境變差,影響鯨豚健康,感染寄生蟲肺炎等。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保育基金科學主任盧芷欣表示,初步觀察,對比10年前,有更多擱淺鯨豚被船隻撞死,預料與香港海域工程增多,航道變窄,令鯨豚避開船隻機會減少,「沒有一個海域沒有船」。她亦認為,近五至六年公眾意識提高,通報擱淺個案亦增加。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鯨豚擱淺個案,當中絕大部分為在香港水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資料圖片

隨着本港愈來愈多鯨豚擱淺個案,海洋公園內原有俗稱「劏房」的解剖室已不敷應用,去年9月「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正式開幕。盧芷欣指,當中有一部電腦斷層掃描系統,可360度轉動掃描,檢查動物體內有否塑膠或異物,可承重包括鯨豚在內,最高可掃描250公斤的動物。

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指,現時大嶼山南面沒有足夠的江豚保護區,難以保障江豚的食物和漁業活動的衝突,建議減少大嶼南近岸水域高速船航道的班次,或者改道,有助保護江豚和中華白海豚。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全球黑臉琵鷺近7千隻 本港后海灣數目回升至375隻增兩成半

2024年04月19日 12:31 最後更新:14:57

今年全球黑臉琵鷺有6988隻,較去年略增355隻,按年升5.4%,當中在台灣的佔全球數量近6成,有4135隻,按年減少93隻,本港的后海灣回升至375隻,增加兩成半。

香港觀鳥會FB圖片

香港觀鳥會FB圖片

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說,雖然結果顯示數字漸趨穩定,本港數字略為回升,但本港所佔全球比重正逐步下降,擔心新田科技城是30年來引致最大規模濕地破壞的發展項目,希望當局配合國家政策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

漁護署。 資料圖片

漁護署。 資料圖片

余日東說,翻查漁護署資料,新田一個魚塘曾錄得多達181隻黑臉琵鷺,佔本港發現數量近一半、全球族群逾2%,符合國際公約的重要濕地條件。他指出,閒置魚塘是具有生態價值而並非荒廢,並非毫無價值,促請當局重新審視填塘的必要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