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利用CT影像判斷病情,成為新冠肺炎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傳統CT圖像解讀難度較大。近日,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宣佈,已研發出一套肺部影像高真實感體繪製技術,能夠以三維彩色方式清晰呈現各種CT拍攝的黑白影像數據,可重現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灶,提高篩查和診斷效率。醫學界專家認為,該成果意義重大,有助於醫生更好地開展肺炎和腫瘤方面的治療。

左側是傳統的胸部CT圖像,右側是北大高真實感體渲染技術對CT圖像集的高真實感可視化 圖片來自北大新聞網 

影像學檢查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診斷依據,但傳統CT圖像集數據多、處理時間長、顏色單一、解讀難度大。據悉,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可達300張左右,只有專業的影像科醫生花費較長時間才能看懂並作出診斷,難以滿足新冠肺炎快速篩查和診斷的需要。

醫療影像的可視化技術能夠幫助醫生更好更快地摸清病灶真實情況,提高診治精準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此類技術已得到一定範圍內的應用,但由於相關技術仍為外資產品壟斷,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普及推廣。

北大人工智慧研究院近日研發的體繪製技術則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視化選擇。體繪製技術在醫療領域已廣泛應用。該技術使用胸部CT片集作為輸入,通過三維交互方式全面展示患者肺部情況,可將數以百計的CT圖像交互渲染成為真實感強的3D影像,徹底改變了傳統CT的顯示模式。

北大人工智慧研究院視覺感知研究中心馬雷副研究員介紹,高真實感體繪製的特點是真實,彩色的3D模型傳達了更多的信息,比黑白灰的CT斷層掃描更為豐富,對器官的病變起到了「增強器」的效果,讓醫生一目了然。

該技術可直觀展示肺部組織的病變範圍及嚴重程度,兩肺的絮狀、斑片狀緻密陰影、斑片造影以及磨玻璃陰影都能在計算機中清晰、高保真地臨摹出來。

不同CT集可視化效果對比。左1:正常肺部CT集可視化參考;左2:患者A的CT胸片可視化;左3:患者B的CT胸片可視化,明顯可見肺部纖維化 圖片來自北大新聞網

北大人工智慧研究院視覺感知中心主任黃鐵軍透露,「高真實感體繪製技術直接使用常規CT拍攝的影像數據,不需要增加額外設備和處理,就能夠更快、更好地展示肺部病灶,希望能夠減輕醫生工作量,提高篩查和診斷效率,為抗擊疫情助力。」

藉助高密度解像度和高度真實的顯示效果,醫生能夠大大提高診治效率。疫情期間,部分科技公司已為新冠肺炎重點收治醫院提供了相關的醫療影像可視化服務,收效顯著,但呈現的仍然是傳統CT影像,採用北大這項可視化新技術,可呈現三維立體彩色圖像,診治效果將更加理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影像科主任醫師邱建星認為,該技術不僅對於肺炎診治有意義,也可以用於肺部腫瘤的定位,為外科手術服務。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