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大爆疫 地方議員拗5個鐘未能決定戴口罩命令 專家指:目前的防疫手段將無法遏制病毒

博客文章

美國大爆疫  地方議員拗5個鐘未能決定戴口罩命令  專家指:目前的防疫手段將無法遏制病毒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大爆疫 地方議員拗5個鐘未能決定戴口罩命令 專家指:目前的防疫手段將無法遏制病毒

2020年07月07日 12:39 最後更新:12:46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七日平均值」 在7月5日達到了48640例 ,連續第27天創下歷史新高(7月6日美國新增確診50586人)。在新增確診病例驟增的一些州,當地官員發佈警告稱,由於過早重新開放,導致社區疫情暴發,目前的防疫手段將無法遏制病毒的擴散。

喬普林市(Joplin)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西南角,擁有5萬人口。

3月中旬,喬普林市和美國其他城市一樣,關閉公共場所、禁止集會。由於控制得當,該市僅出現了少量確診病例。

在當地醫院負責新冠肺炎治療工作的羅布·麥克納布(Rob McNab)醫生說:「這期間,我考慮過可以讓醫院的隔離艙下崗了。當時我覺得,新冠肺炎疫情好像繞過了這裡。」

喬普林市街上再度空無一人 。《華盛頓郵報》圖片

喬普林市街上再度空無一人 。《華盛頓郵報》圖片

到5月4日,密蘇里州州長邁克·帕森(Mike Parson)宣佈全面重啓該州經濟。

6月初,喬普林市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經清零,不過6月下旬之後形勢反轉,媒體形容稱,「隨著整個密蘇里州迅速重啓,新冠疫情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喬普林市襲來。」到了7月,新增確診病例暴增,喬普林市成為全美增長最快的「熱點」地區之一,政府和醫院已經無力招架。隨著病人大量增加,麥克納布醫生所在的醫院,不得不把隔離艙的數量增加了三倍。

喬普林市商會主席托比·泰特(Toby Teeter)說:「現在,每天新增確診的病例至少100例,人們已經快要麻木了。」 他提到霍氏新聞時評價稱:「在喬普林市,80%的人都只看一個電視頻道(霍氏新聞),這個頻道一直在淡化疫情的威脅。所以,這造成了很多困惑和混亂。」

該市市長瑞安·斯坦利(Ryan Stanley)說:「喬普林市處在美國相對封閉的地區。開始時,這裡的新冠肺炎疫情並不嚴重,但是最終我們還是淪陷了。」

喬普林市議會成員安東尼·蒙特羅那(Anthony Monteleone)認為,要求公眾戴口罩是一個成本相對低廉而有效的措施。上周,圍繞是否要求公眾戴口罩的問題,市議會辯論了5個小時,也未能通過這一提議。蒙特羅那對此感到震驚:「我們需要拯救生命,這本是很簡單的邏輯,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如此極端的議題。我不知道這個國家哪裡出了問題。」

喬普林市的狀況並不是個別例子。

美國多個州的官員們表示,在焦頭爛額處理疫情的同時,還要面對白宮與州長發布不斷變化、相互矛盾的命令,他們對此次疫情的應對感到非常失望。

上週末,德克薩斯州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再次破了紀錄。法官麗娜·伊達爾戈(Lina Hidalgo)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稱,自己在疫情早期就簽署發佈了德克薩斯州哈里斯縣的居家令。然而,在州長決定重新開放德州後,她就被剝奪了發佈居家令的權限。

在佛羅里達州,7月5日當天的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就超過了1萬例,這已經是上周第三次單日新增破萬。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長弗朗西斯·蘇亞雷斯(Francis X. Suarez)稱:「目前確診病例呈現『指數式增長』。這裡重新開放後,人們開始正常社交,就好像新冠病毒消失了一樣,這令人非常擔心。」

新澤西州在4月份時遭到了疫情襲擊。新澤西州州長菲爾·墨菲(Phil Murphy)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表示:「我們曾經歷了地獄般的時光,經不起再來一遍了。現在,我們需要一個全國性的政策,要求民眾戴口罩必須成為重中之重。」

公共衛生專家:確診病例的增加並不僅僅因為擴大檢測。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7月4日稱,美國已經「學會了如何應對新冠疫情」,並表示其政府在抗疫中「取得了很大進步」。他還表示,新增的確診病例是檢測規模擴大導致的。但這一言論遭到了流行病學專家們的反對。

公共衛生專家、前美國食藥監局專員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指出,最近確診病例的增加,並不單單是擴大檢測能力的結果:「如果病毒得到了控制,擴大檢測並不會讓我們發現更多的病例。」

戈特利布對美國應對疫情的能力表示懷疑。他認為,這一波感染可能會持續到下半年:「由於確診病例太多,我們目前無法真正消滅這種病毒,我們似乎缺乏這種政治意願。」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談判桌上能得到和平嗎? 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時間點洩美國意圖

2025年01月16日 11:49 最後更新:11:52

當加沙的廢墟上終於傳來停火消息,以色列人歡呼著親人即將回家,巴勒斯坦人慶祝著炮火將要平息。然而,在這份來之不易的協議背後,潛藏著新的危機。

被哈馬斯殺害和綁架並帶入加沙的人的親友在參加示威時對停火協議做出反應。AP圖片

被哈馬斯殺害和綁架並帶入加沙的人的親友在參加示威時對停火協議做出反應。AP圖片

以色列方反對派領導人拉皮德欣喜若狂,說:「今晚,整個國家都屏住了呼吸!」。他說:「我們都在等待,我們都在祈禱,正如《創世記》中所寫的那樣:『我在尋找我的兄弟們』。」

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則稱,這是一個痛苦的協議,因爲以方必須釋放一些謀殺猶太人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我們必須在糟糕和非常糟糕之間做出選擇」。

巴勒斯坦人在汗尤尼斯的街道上慶祝。AP圖片

巴勒斯坦人在汗尤尼斯的街道上慶祝。AP圖片

哈馬斯加沙街頭,人們歡呼、跳躍、鼓掌和揮舞巴勒斯坦國旗。視頻中,還可以聽到慶祝的槍聲。

CNN引述一位巴勒斯坦人的話說:我們非常高興,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場危機、悲傷、轟炸和死亡終於要結束了,我們將回到我們的家鄉,回到我們的家人身邊。

哈馬斯也表態,「停止對加沙的侵略協議,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抵抗、我們的國家和全世界自由人民的成就。它標誌著與敵人鬥爭的關鍵轉折點。」

這個歷史性的停火協議,是在卡塔爾、埃及和美國的努力下達成的。實施時間是1月19日,即拜登下台、特朗普上台的前一天。

根據協議,哈馬斯將釋放33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作爲回報,以色列將釋放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這33名以色列人,都是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當天,從以色列境內帶走的。根據以方的推測,其中大多數人還活著。

按照美聯社披露的信息,33人中,還包括5名以色列女兵,她們每人將交換5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30名被定罪無期徒刑的武裝分子。

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會被釋放,但其中被認爲對殺害以色列人負責的巴勒斯坦囚犯,不會被釋放到約旦河西岸,而是會被釋放到加沙地帶和國外。

停火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月19日開始,爲期42天,以色列和哈馬斯交換囚犯,以軍從加沙中心地帶撤軍,並逐漸减少在加沙-埃及邊境,即所謂的費城走廊一帶的軍力部署。

第二階段,雙方談判,達成永久停戰協議,以色列全面撤軍。用拜登的話說,「在接下來的六周內,以色列將就進入第二階段的必要安排進行談判,即永久結束戰爭。讓我再說一遍:戰爭的永久結束。」

第三階段,用拜登的話來說就是:「任何被殺害的人質的遺體,都將歸還給他們的家人,加沙的重大重建計劃將開始」。

如果協議得到落實,中東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就此結束。因為每一個死亡數據背後,是一條又一條的生命。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境內,按照以色列方面的統計,襲擊共造成1200人死亡,250人被劫持。這也是以色列建國以來境內遭遇的最慘烈襲擊事件。

以色列隨即對加沙大打出手,按照巴勒斯坦方面的統計,1年多時間,加沙已有4.6萬人被打死,其中絕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

整個加沙成爲了一片廢墟,完全被炸回了石器時代。230萬加沙巴勒斯坦人,都流離失所,他們被從北驅趕到南,又從南驅趕到北,每天掙扎在饑餓和死亡的邊緣。

內地資深傳媒人「牛彈琴」分享三點看法:

第一,停火是一個好消息。

已經那麽多人倒在血泊中,以色列人迫切希望親人回家,巴勒斯坦人迫切盼望戰爭結束。如果雙方能落實協議,一場噩夢就此終結。

第二,爲什麽要到現在才停火?早一天達成協議,可以少死多少人,可以有多少婦女和孩子能够存活,但偏偏拖到現在。而且,美國還沾沾自喜,認爲自己居功甚偉,扮演了促成停火的關鍵角色。

拜登就以哈停火協議會見記者。AP圖片

拜登就以哈停火協議會見記者。AP圖片

但多少冤魂,因爲美國的偏袒、拖延、不作爲,就此離開了人世。

不排除美國未來繼續的偏袒會導致停火協議被破壞,雙方繼續大打出手。

第三,整個中東地緣政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年前,哈馬斯進攻以色列,隨後,拉開了加沙戰爭的序幕。一年後,加沙被徹底摧毀,真主党也遭受重創,叙利亞政府更突然垮塌,以色列和伊朗多次大動干戈。

不得不說,哈馬斯的每一次重大進攻,遭受的是以色列10倍100倍的猛烈反擊,哈馬斯的中東盟友,甚至都被以色列徹底擊垮。

但以色列也要想一想,爲什麽這樣絕情的反擊,但巴勒斯坦人依然不屈服,依然在呐喊,依然在反抗。

被釋放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不排除裏面有「巴奸」(在以巴衝突中,出賣巴勒斯坦人民利益,與以色列合作或投降的巴勒斯坦人),但很多人將成爲反擊以色列的中堅力量。

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戰場上得不到的,永遠別指望談判桌上能得到。如果讓對方總是陷入絕望,那意味著和平永遠不可能,戰火將一浪接著一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