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田發展樞紐 料建2萬單位

政事

新田發展樞紐 料建2萬單位
政事

政事

新田發展樞紐 料建2萬單位

2020年07月17日 09:32 最後更新:09:34

新社區將提供8萬個職位。

本港土地資源緊張,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前年向政府提交報告,提出8個增加用地的優先發展選項,包括發展棕地及填海等。發展局昨日更新進度,指元朗工業邨毗鄰的一幅用地和洪水橋新發展區中三幅屬於首批可供發展為多層樓宇的用地,有助容納需要遷離的棕地作業,讓日後的清拆工作能更順利有序地進行,預料樓宇可於2027年可落成。發展局昨亦首度提到,新田一帶初步預計會建成一個約2萬個單位的新社區,並提供8萬個職位。

棕地。資料圖片

棕地。資料圖片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前年總結出8個選項解決香港土地困局,當中有3個短中期方案,以棕地為優先考慮。在棕地方面,發展局在今年5月委聘顧問展開市場意向調查,評估市場對發展和營運上述有助重置棕地作業的多層樓宇的興趣,並了解私人市場對這種多層樓宇的融資和發展模式的意見,有助政府制訂在已預留的土地上發展多層樓宇的未來路向,例如元朗工業邨毗鄰的一幅用地和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中三幅屬首批於2023年可供發展的用地。

元朗工業邨毗鄰的一幅用地和洪水橋新發展區中三幅屬於首批可供發展為多層樓宇的用地,預料可於二〇二七年可落成。

元朗工業邨毗鄰的一幅用地和洪水橋新發展區中三幅屬於首批可供發展為多層樓宇的用地,預料可於二〇二七年可落成。

發展局進一步解釋,立法會財委會於上月底批准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一期工程撥款,局方會在下半年展開有關工程,包括收回12公頃私人土地。第一期發展工程將提供土地興建為受影響住戶而設的專用安置屋邨,讓該安置屋邨由2024年起陸續建成。值得留意的是,該地亦讓撥作興建多層樓宇的首批用地得以在2023年完成地盤平整工程,預計在27年左右落成。

洪水橋新發展區。圖為發展設計圖。

洪水橋新發展區。圖為發展設計圖。

該批用地有着重要的角色,可讓政府快速及有效地重新安置受項目影響的棕地用戶,甚至是安置其他用地的持份者。發展局亦提到,這些多層樓宇有助容納需要遷離的棕地作業,讓日後的清拆工作能更順利有序地進行。至於元朗南的發展,法定規劃程序已經展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8年落成首批公營房屋單位。

小組提出的8個優先發展選項,亦包括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資料圖片

小組提出的8個優先發展選項,亦包括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資料圖片

發展局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亦提到,政府正積極為新界北新發展區進行研究工作。涵蓋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首階段發展研究已於去年9月展開,目的是就擬議發展提供規劃和工程架構。發展局首次披露,該發展樞紐涉及約270公頃土地,將圍繞擬議北環綫於新田可能興建的鐵路站發展,初步預計會建成一個約兩萬個單位的新社區,並提供8萬個職位。

小組提出的8個優先發展選項,亦包括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發展局指,政府於去年9月展開一項技術研究,目的是要確定粉嶺高爾夫球場位於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用地於短中期內最多可提供的房屋單位數目,當中側重於發展公營房屋。局方指,該項研究現正如期進行,預期將於明年初完成。顧問公司亦正進行一項環境影響評估,包括樹木和生態調查,以查找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並建議如何透過規劃設計或緩減措施以避免或減少這些影響。

往下看更多文章

爭取80億撥款改善排水 甯漢豪:渠務署擬推7項工程

2024年04月24日 14:27 最後更新:15:01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渠務署計劃在今個財政年度為7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項目,爭取撥款共約80億元。

23年暴兩期間多區發生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23年暴兩期間多區發生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甯漢豪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稱,7個系統覆蓋多區,為旺角、黃大仙、觀塘、九龍城、港島東、大埔、沙田及西貢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署方已加快工作,正為有關工程項目同步進行招標,以壓縮工程合約的採購時間,以期在獲得撥款批准後盡快開展改善工程,目標在大約3年半至6年內分階段完成7項工程。

甯漢豪指出,自去年9月至今,為盡早減低各區水浸風險,渠務署正為全港各區進行一系列跟進工作,當中包括約120項小型改善工程,改善現有進水口及加建路邊集水溝和排水渠,有關工程已大致完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她又指,為應對未來的極端天氣,保安局會定期在風季前舉行跨部門演習,今年演習會在下月舉行,模擬超強颱風襲港時造成廣泛的財物損毀及主要幹道被嚴重阻塞,各參與者需闡述應對不同情境時的應變行動,了解彼此角色和責任,有助提升協調能力。

23年9月,黃大仙中心北館嚴重水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23年9月,黃大仙中心北館嚴重水浸。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在預警方面,政府會繼續引進先進的氣象觀測儀器和研究使用例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加強與各地氣象部門的數據交換、信息溝通和預報技術科研合作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