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冠變異增強了傳播性,可能是我們與病毒長期共存的開始

博客文章

新冠變異增強了傳播性,可能是我們與病毒長期共存的開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新冠變異增強了傳播性,可能是我們與病毒長期共存的開始

2020年07月19日 07:44 最後更新:07:45

最近白宮修正了對新冠的政策,開始了 "民眾需要忍受病毒,並要學會跟它共存" 的論調。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發言的主要目的是要推卸責任,但其實這非常符合現實情況。

大家可能不知道新冠在過去數月已完成了變異。

這變異叫 G614 ,大約是在二月份就已經出現,在三月便迅速成為主要的毒種,到現在世界各地新的感染基本上都是這個,疫情在年初剛開始時的原種已成為了極少數,北京新發地出現那增強了傳播性的變異也是它。

新冠原種 (橙色) 和變異種 (藍色) 感染比率的比較

不過這變異大約到四月才被留意到的,科學家們在世界各地的爆發中發現只要這個變異種一出現,那地區原先的爆發就會迅速被取代為主要感染來源,由城市到州分以至國家層面也是這樣。

新冠原種 (橙色) 和變異種 (藍色) 在世界各地的感染比率比較

正因變異種迅速地成為了主要的毒種,這也引起了它更具傳染性的猜測,直到最近這猜測才基本上被確定了,研究指被它感染患者的體內病毒濃度較高,比原種的增加了 2.6-9.3 倍。

不過可幸的是病毒雖然變異了,傳染性更強了,但病情嚴重程度還是大致和原來的相若。

病毒變異雖是家常便飯,但一般都只會變得更弱

一聽到變異大家可能有點慌,因為變異了往往意味著對病毒的免疫力打回原形,被感染過也不一定有抵抗力,就連疫苗也未必再有效。

就好像流感一樣,你上年染過了不等於對今年的有免疫,疫苗也得年年接種新的。

那現在變異出現了,是否等於病情將會變得更難控制呢?

指望病毒不變異是不現實的,畢竟變異是它們逃過免疫系統追擊的手段,問題是對我們的抵抗力和疫苗效力有多大影響。

研究也就這方面進行了實驗,結果是樂觀的,我們身體所產生的抗體對它們依然有效,效力也沒有減少 。

當然科學家們也會密切地監測著病毒的變異,在有需要的時候會對疫苗制作作出調整,否則疫苗千辛萬苦開發了出來,最後卻失效了那就太尷尬了。

當然您可能還有另一個問題,這次病毒變異變得傳染性高了,那下一次變異會不會令它成為殺傷力更強的病毒呢?

這方面的可能性當然不能排除,但以一般生物繁衍角度來說,病毒太過凶猛是不利存活的。

試以病毒的角度切想一下,病毒感染人的目的只要是傳播和繁殖,殺死宿主是毫無好處的。最最有利傳播病毒是要症狀輕微或不明顯,而宿主還能四處活動傳播開去,向這方向異變的病毒才更有機會千秋萬代。

但為了存活和散播絕大部分的病毒變異只會削弱其毒力而非增強,長久下去必會達到一個人類能夠承受的程度,新冠弱化常態化,成為流感一樣的傳染病才算是真正的病毒與人類共存。

資料來源: Korber et al (2020) Tracking changes in SARS-CoV-2 Spike: evidence that D614G increases infectivity of the COVID-19 virus. Cell. http://doi.org/10.1016/j.cell.




容謹 - 科普醫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新加坡恢復每日公布新冠確診數字 籲在人多擠迫地方戴口罩

2023年12月20日 15:58 最後更新:20:12

新加坡近期的新冠確診個案有上升趨勢,衛生部恢復每日公布確診數字,並呼籲國民在人多擠迫的地方戴上口罩。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在12月3日起的一星期內,新加坡新增新冠確診個案超過56000宗,較對上一個星期的數字增加七成半。同期平均每日住院人數由225人增至350人,入住深切治療部的患者由4人增至9人。

新加坡政府表示,大多數病例主要涉及新冠病毒JN.1變異株。衛生部強烈呼籲民眾在人多擠迫的地方,特別是室內,要佩戴口罩。

馬來西亞表示,確診患者需由出現症狀首日起隔離5日,之後外出亦需戴口罩。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病毒JN.1變異株列為「需關注變異株」,但表示JN.1變異株不會對公共衛生構成太大威脅,指出根據現有證據,JN.1變異株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的額外風險目前被評估為低。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接受中通社訪問時表示,JN.1有機會成為主流病毒株,但不會好像Omicron初期引發「大浪」,市民無需太擔心。他呼籲高危人士,特別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應在距離上次疫苗接種超過6個月後打加強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