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鬧過大笑話,2004年在世界經濟論壇說「再過兩年,垃圾郵件問題會被解決」(當年網上4成是垃圾郵件,2019年「下降」至逾5成)。不過,更經典更早期的,是他還是年青才俊的時代。1981年,蓋茲聲稱個人電腦(PC)的存儲容量只需640KB,不必要超過這個數量。1KB存儲容量約1頁A4紙的文字,同年IBM推出的首款PC存儲容量是64KB起。

蓋茲對640KB之說,表示自己從來無講過。(AP資料圖片)

蓋茲對640KB之說,表示自己從來無講過。(AP資料圖片)

30年之後,PC是GB級。與KB有什麼分別?KB是2的10次方字節(Byte),GB是2的30次方,一部電影約1GB,時下PC配256GB。我們已從文字存儲,進步到視頻世界。大家都笑蓋茲錯得離譜,竟然離譜達到一個天文數字,相差2的20次方是不得了!1000米大概一座不高的山,即10的3次方,不過10的20次方,就等如銀河系的直徑了!!

我們身邊原來有很多天文數字,只不過我們不敏感也沒有注意,舉個例考考大家︰你以為一張報紙可以摺到幾多次?上網一查,一張紙平常只可摺6次,最叻是摺到7次,不過是要用油壓機來進行,然後「嘭」的一聲變成紙碎。有一群外國青年科學愛好者不信邪,用上運動場般大的紙,再用重型壓路車幫手,結果只能摺出12次。

其實我想說,如果不用壓路車實驗,我們拿出計算機,來一次概念式的實驗,你會發現出一個宇宙。這是來自TED教育視頻︰「假設用1/1000厘米般薄的聖經書紙,如果可以任意對摺的話,對摺10次,會有幾厚?」對摺一次,是0.002厘米,再對摺一次,是0.004厘米(0.002的2次方),如此類推,10次對摺(0.002的10次方)是1.024厘米。數字可沒有甚麼驚奇。然而,按此指數式增長,摺到45次是38萬公里,這是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我曾經以這個題材與STEM老師分享,因為進入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力學時代,我們對數字的感覺應有與時並進的「指數式」提升。蓋茲30年前的世界科技還是很「純樸」,這等如他和一班科學青年,在運動場實驗一張紙可以折12次的創舉,很了不起吧。可是,當我們向前跨越一步,這已經是宇宙境界。年輕一代不能再像26歲的蓋茲的IQ了。

最後,說一個印度的古典故事,相信你聽過。有位智者發明用64格棋盤的新玩兒,王國要獎勵智者,對方說︰「我要求很少,請你第一天把2粒米放在棋盤第一格,第二天放4粒,如此類推,即每一個格米粒數量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放滿棋盤米為止。」王國很後悔,因為這玩意化成數式如下︰一粒米寫成2的0次方,第二個格子寫成2的1次方,第三個格子寫成2的2次方,那麼第N個格子寫成2的N -1次方。棋盤64格,放滿了的米粒就是2的63次方。

假設1000粒米重1克,你估智者可以取得幾多公斤米?你有空可以算一下。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