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公認的福地,不過,還比不上三藩市。分別在哪,請看以下的故事。

1849年,馬歇爾(James Marshall)在自己的木廠河流上發現金砂,消息傳出之後,大批淘金者趕到三藩市,準備在這裡附近找到更多金砂,這就是歷史的Gold Rush,一年就有幾萬人湧到當地。不過,莫說沒有幾多淘金者發了財,首先發現河裡有金砂的木廠老闆的命運更難堪,工廠被瘋狂的淘金者侵占,最後只能靠加州政府的補貼賠償,自己當個「本地遊」的導遊過晚年日子。真正能賺大錢的是開旅館,賣鐵剷、鋤頭給淘金者的服務業者,賣牛仔褲的Levi’s更加成為百年名牌企業。

三藩市是一塊追尋夢想的福地。(資料圖片)

三藩市是一塊追尋夢想的福地。(資料圖片)

上世紀60年代,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肖克利(William Shockely)帶著他的矽晶技術回到家鄉,即是今天的矽谷創業,一下子吸引全國科學技術精英前來發展這門新興的半導體業。結果,肖克利不因為是行業先行者而致富,但矽谷的資訊科技熱潮,讓金融公司、風險投資者,不必有高新科技,乘著趨勢也賺到盤滿砵滿。

香港1841年開埠,我們沒有金礦,也始終沒有過人的科技產業,卻多次受惠中國因素,尤其是中國40年前市場開放,所引發的中國投資熱,憑地理位置和優良的制度,而成為國際貿易和金融城市,經濟競爭力長踞世界榜首。綜合以上現象,你或許相信「淘金熱經濟」頗有普世價值的道理。

更令人信服的現象在蘋果推出iPhone之後發生。中國是iPhone代工生產基地,令人感慨是中國技術落後又沒有品牌,只能賺取最末端價值鏈部份,對不對?不對,原來是iPhone也為內地製造商作嫁衣裳,他們的毛利率比62.8%的蘋果公司更高,可以達到70%,他們做的是手機殼。大家不必爭崩頭,前仆後繼的搞什麼科技創新,只要坐定定,有眼光看到潮流趨勢,找到未來另一次賣牛仔褲、手機殼的機會便可以。事實上,香港理科工程學系不吃香,學生、家長都以金融、商管、法律為進修目標,深層次的思想可能在於此。

從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就不可以那麼輕鬆和短視,淘金只是一個契機,鐵剷和Levi’s再熱賣,也不會造成加州後來成為現代城市,以及經濟的繁榮,「淘金熱經濟」適合當故事來聽,不能使之成為一種文化和信念。你也許說,看過馬歇爾和肖克利的教訓還不夠嗎?是的,冒險和創新者的成功率,要比在加州河上淘出的金砂稀罕得多,因此我們的教育要使學生有實務的技能之外,還需要他們有夢想。

三藩市因為矽谷的科技熱潮,感召了無數年輕人從事科創事業,最成功是微軟的蓋茲(Bill Gates)和蘋果的喬布斯(Steve Jobs),更重要的是成千上萬沒有成功的蓋茲和喬布斯,他們一起把石油危機低沈下來的美國重振了經濟和科技發展。無可否認,香港近年的步伐慢了下來,銳氣有所減退,所以我們更需要夢想,其餘免談。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