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保會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下,約三分之二的香港受訪者有儲蓄習慣,比例與去年相若,但每人月均儲蓄金額約7000元,較去年下調約7%,回落至2018年水平,中位數則維持在5000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存保會調查顯示,多達46%的受訪者表示,儲蓄是為「應付不時之需」,比率較去年上升8%。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為最常採用的儲蓄方式,比例高達72%。調查亦發現,18至29歲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逾八成,為各年齡組別最高;40至49歲港人的月均儲蓄金額最高,為8250元。

港人就自己目前擁有的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則由去年的56.1分略降至54.8分;且港人平均認為擁有50萬元儲蓄就能獲得足夠「安全感」,較去年的78萬明顯減少。存保會主席許敬文表示,或反映在疫情及經濟打擊下,港人儲錢能力下降的同時,較低的儲蓄金額已足以令他們滿足。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至於有儲蓄習慣的年輕人比例最高,是否會為移民做準備,許敬文就認為,儲錢或因年輕人有很多想法,包括旅遊等。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亦指,移民意欲影響的群組廣闊,並非只是年輕人。

另外,調查亦以育有至少一名十歲或以下子女的家長為調查對象,發現當中有儲蓄習慣的家長比例高達76%,每月平均儲蓄近8600元,較普通市民高出約22%。近半家長表示有為子女額外進行儲蓄,目標是為每名子女儲蓄近百萬元,主要用於教育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