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當各大民調都估拜登勝出時 聽聽特朗普當選的10理由

博客文章

當各大民調都估拜登勝出時 聽聽特朗普當選的10理由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當各大民調都估拜登勝出時 聽聽特朗普當選的10理由

2020年10月27日 15:36 最後更新:15:47

美國大選11月3日就到,各大民調都顯示拜登大幅領先,有望勝出之際,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吳旭在內地《觀察者網》撰文,分析大選局勢,指出特朗普當選的機會,比外界估計更高。

吵吵嚷嚷的美國大選,還差一周就要揭盅開示,全世界的眼睛都關注著這兩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誰能率先衝過「270張選舉人票」的終點線。

更多相片
2016年大選前夜幾家美國媒體都預測希拉莉勝出。

美國大選11月3日就到,各大民調都顯示拜登大幅領先,有望勝出之際,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吳旭在內地《觀察者網》撰文,分析大選局勢,指出特朗普當選的機會,比外界估計更高。

當時很多美國媒體估計希拉莉勝出的差幅很大。

當時很多美國媒體估計希拉莉勝出的差幅很大。

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競選集會現場。

在2016年大選的當天晚上,《紐約時報》給出的希拉里勝選概率是92%。但是,結果如何呢?特朗普最終以選舉人票306比232的壓倒性優勢入主白宮,同時把「民調專家們」和「美國大選專家們」的眼鏡震碎了一地。

同一時間,拜登在俄亥俄州競選集會現場。

這與拜登在亞利桑那、俄亥俄等州舉辦的幾場造勢集會前稀稀落落的參與者、跟隨記者人數甚至超過參會人數的寥落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特朗普真是在美墨邊境修牆。

三、美國股市連創新高

受美國主流媒體——特別是像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幾家「逢特朗普必反」的大牌媒體的影響,中國國內眾多關於美國大選以及大選結果的預測,堅定地認為拜登穩操勝券,必將把特朗普趕出白宮,還美國政壇以清靜與平穩。

這種看法,是對美國國內民情民意的誤讀,更是沒有深刻理解特朗普之所以能夠在4年前橫空出世、給美國政壇帶來一場完美風暴的深層原因。

簡而言之,雖然因為郵寄選票暴增和新冠疫情的干擾,今年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延遲,甚至局部地區會因為選票結果引發爭議,但筆者認為特朗普最終仍能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民主黨對手拜登,順利獲得連任。

很多人馬上會問,「哎,不對呀,美國民調結果一直在說拜登大幅領先,特朗普根本沒戲,只能做垂死掙扎啊?」是的,別忘了:2016年大選前一天的全國民調結果,也是希拉莉大幅領先特朗普,而且其領先幅度甚至超過現在的拜登。

2016年大選前夜幾家美國媒體都預測希拉莉勝出。

2016年大選前夜幾家美國媒體都預測希拉莉勝出。

當時很多美國媒體估計希拉莉勝出的差幅很大。

當時很多美國媒體估計希拉莉勝出的差幅很大。

在2016年大選的當天晚上,《紐約時報》給出的希拉里勝選概率是92%。但是,結果如何呢?特朗普最終以選舉人票306比232的壓倒性優勢入主白宮,同時把「民調專家們」和「美國大選專家們」的眼鏡震碎了一地。

美國大選的民調,特別是關乎評價特朗普等一系列政治敏感議題的民意調查,因為其抽樣方法和問題設計的結構性缺陷,無法準確、客觀、公正地呈現美國真正的民情民意。

一方面,特朗普的支持者在所有的抽樣樣本中,都是被嚴重低估誤算的;另一方面,因為嫌棄、鄙視那些偏自由派媒體及民調機構對於特朗普的「詆毀和中傷」,很多特朗普的「沈默支持者們」故意用說謊來隱瞞其真實態度,從而誤導民調結果,使其不僅不可信,而且往往與真實結果背道而馳。

既然關於大選結果的直接問卷不可信,那麼,還有什麼指標能夠預測美國選民們的真實投票意向呢?

事實上,除了那個被美國媒體不厭其煩、津津樂道的單一問題:「你將投票支持特朗普還是拜登」以外,幾乎所有的其他相關民意指標、大選歷史慣例和外圍事實數字,都毫無例外地指向現任總統特朗普將獲得連任,而且將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對手。

篇幅所限,以下僅列出10大相關指標,來作為以上論斷的佐證。

一、 新增註冊選民人數

美國大選的一項歷史數據顯示,在大選前錄得更多新增註冊選民人數的黨派和候選人,幾乎毫無例外地會獲得選舉的勝利。道理很簡單——新增選民數量這一指標,客觀顯示了黨派支持者的參與熱情,顯示了基層競選機構挨家挨戶鼓動徵召支持者的效率和成果,更顯示了候選人政策立場的帶動力。

很顯然,在過去幾個月中,特別是在關鍵的幾個搖擺州,包括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北卡羅萊納、賓夕法尼亞等州(以上幾州,特朗普在2016年都是以微弱優勢獲勝),特朗普在這一指標上都是遙遙領先。

以佛羅里達州為例,從3月份黨派初選至今,民主黨新增了10萬個新註冊選民,而共和黨增加了超過20萬個,是民主黨的一倍;再看賓州,截至9月底,民主黨新增選民6萬人,而同期共和黨新增14萬人。這一整體趨勢,可以推展至美國其他州。

二、競選集會的聲勢與規模

新冠疫情的蔓延肆虐,無疑衝擊打亂了美國大選前密集造勢集會、總統候選人穿梭各州、站台登場合影演講的歷史傳統。

以拜登為例,過去半年中,除去非常特殊的公開場合造勢外,他基本上都是以靜制動,呆在特拉華州自己家裡(用特朗普團隊的挖苦說法是,「躲在地下室裡面視頻競選」)。

而特朗普則不然,從8月初開始,他就不顧大型公共集會可能加重新冠疫情大幅傳播的風險,馬不停蹄地到各大關鍵州和城市,有時候甚至一天三個城市,舉行有上萬人參加的公眾造勢集會。

美國各大媒體、民主黨大佬們和很多傳染病專家,都紛紛指摘特朗普不負責任,為個人政治前途而置選民的健康與安危於不顧。這些抨擊、指責暫且放在一邊,有一點連特朗普的反對者都不得不承認:特朗普的帶動力和號召力是驚人的——
天上下著大雨,在機場搭設的臨時競選集會現場,兩三萬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冒著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大雨中群情激昂地聆聽特朗普嬉笑怒罵,抨擊虛假新聞媒體與「睡眼惺忪」的拜登。這一場景不斷在愛荷華、俄亥俄、佛羅里達、亞利桑那、賓州等地重復上演。

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競選集會現場。

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競選集會現場。

這與拜登在亞利桑那、俄亥俄等州舉辦的幾場造勢集會前稀稀落落的參與者、跟隨記者人數甚至超過參會人數的寥落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同一時間,拜登在俄亥俄州競選集會現場。

同一時間,拜登在俄亥俄州競選集會現場。

三、美國股市連創新高

美國總統大選、特別是現任總統尋求連任時,有這樣一個兩百年來形成的規律:在大選當天,如果美國主要指數(杜瓊斯指數或是標普指數)超過4年前現任總統當選時的20%,則現任總統有高達87%的概率獲得連任;而且,股市上漲的幅度越高,獲選連任的機會越大。從喬治·華盛頓第一任開始,共有16位總統謀求連任時其相關的股票指數升幅超過20%;其中,14位成功連任。

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股市的繁榮意味著選民財富的增加,意味著經濟基礎的強勁,意味著投資者信心的充盈。

2016年11月3日特朗普勝選當日,美國標普指數的收盤價是2100點左右。截至2020年10月26日收盤,標普指數的收盤價是3401點;美國股市在特朗普任期的4年間,雖然受到世紀級疫情的衝擊,仍舊上漲了高達62%。按住績特朗普有87%的贏面。

四、黨派凝聚力和向心團結性

雖然在共和黨黨內初選時,特朗普沒有面臨任何強大的挑戰者,但是在最終的黨內初選投票時,特朗普還是創造了多個記錄:其吸引的黨內投票人數,不僅遠超布殊兩任任期的人數,而且更是超過了奧巴馬兩任任期的人數(一般來說,在民主黨總統任內,共和黨初選因為會有多名競爭者參選,往往經過多輪廝殺,所以本黨內參與熱情會更高)

舉例來說,布殊2004年競選連任時,威斯康星州共和黨初選投票的人數是158933人;在奧巴馬2012年連任時,共和黨初選投票人數是293914人;而今年特朗普的投票人數是創紀錄的616705。同樣,在佐治亞州,布殊(2004年)是161374人,奧巴馬(2012年)是139273人;而特朗普(2020)是925212人,是前兩任的5倍以上!

不僅參與熱情爆棚,而且特朗普在黨內的支持度也是一直超過90%(這不是民意調查,而是實際選票結果),這一結果超過了小布殊、老布殊、列根、尼克遜等所有近50年內共和黨的前總統候選人在同時期的表現。

五、大選最關鍵、選民最關注的議題

美國大選既是選人,更是選事——也就是競選人在關鍵議題上的政策立場。
很多人一定會自然而然地認為:當今美國最重大的議題肯定是如何控制新冠疫情啦!當然,如果真是這樣,被疫情搞得焦頭爛額、自己也在幾周前中招住院的特朗普,肯定是棋輸一招了。但事實不是這樣。

美國多個調查機構的最新結果顯示,排在美國人最關注議題第一位、遙遙領先於其他議題的選項是:法律與秩序(佔比超過40%);排在第二位的是重振經濟(佔比超過30%);而疫情控制僅排在第三位,佔比剛剛15%。而僅就「維護法律秩序」與「重振經濟」這兩點而言,這都是特朗普的強項。

可能有人會指出:你不是說民調不可信嗎?這個議題排序也是基於民調啊?是的,民調失真,是一個帶有系統性、結構性的問題,它反映出整個民調行業在社交媒體泛濫、民意碎片化、瞬息萬變的輿情環境下的落伍與失位;但其失真程度是因人、因事而異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凡是事涉特朗普本人的任何問卷和問題,都會因為「政治正確」、「沈默螺旋」、「錯進錯出」等美國輿情的特有壓力環境,而大幅失真——這是因為特朗普本人所帶有的「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性別歧視」、「性醜聞」等特定政治符號和道德撕裂因素,所帶來的附生效果。

換句話說,只要是跟特朗普無關的民意調查,一般來講,其失真度還是在可以接受的誤差範圍內的。

六、黑人與少數族裔的支持度打破歷史框架

與美國偏自由派的主流媒體所描述的情形不同,特朗普執政以來所採取的大規模減稅、放鬆聯邦政府管控(比如,在其任內,特朗普政府刪減了超過2000多項限制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法律法規)、制止非法移民對於美國社保體系和社會治安的衝擊等政策,都從根本上改善了少數族裔中那些從事商業、服務業、企業管理等具有穩定工作人群的收入與福利。即便是疫情的衝擊打破了過去三年來持續上升的勢頭,以黑人和西班牙裔為首的少數族裔仍是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的。

當然,特朗普在有關警察暴力執法、種族衝突等議題上,時時說出一些種族主義意味很濃的話;但是,絕大多數美國的少數族裔更關注的是法律與秩序,以及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個人和家庭生活改變。所以,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特朗普在黑人中獲得了超過15%以上、在西班牙裔中獲得將近40%的支持率。

要知道,在美國現代歷史上,共和黨領導人從沒有在黑人群體中獲得超過10%的支持率。特朗普打破了這個種族的藩籬。要想打敗特朗普,拜登必須獲得90%以上的黑人選票,以及60%以上的西班牙裔選票;而從目前的數據和趨勢來看,拜登遠遠達不到這一最低標準。

七、實踐競選承諾比率

特朗普是以「政治素人」的身段和人設,橫空出世,在2016年打敗共和黨內16位強勁的候選人,並最終在與「政治豪門」希拉莉的對決中,順利勝出的。他在競選中最擲地有聲的一句競選宣言就是,「我不是政客;我不會說一套、做一套;我承諾的,一定會做到。」

上任以來,4年時間不到,特朗普大鬧天宮一般,攪擾得國內、國際秩序天翻地覆;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實踐了大部分當初的競選承諾——不管這些承諾當初聽起來是多麼的荒誕不經:

(1)成功大幅減稅;(2)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3)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4)在美墨邊境修牆;(5)向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並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6)推動以色列與中東國家建交,並將美國駐以大使館移到耶路撒冷;(7)壓迫北約盟國提升國防費用;(8)與金正恩兩次見面,至今使得朝鮮沒有再次試射導彈與核試驗;(9)精確制導刺殺美國在伊朗的宿敵蘇拉曼尼將軍,等等等等。

特朗普真是在美墨邊境修牆。

特朗普真是在美墨邊境修牆。

這上面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美國以往的政客和總統候選人,多次承諾但從沒有做到的。然而在短短的4年內,特朗普都做到了。先不管這些政策實施的最終效果和戰略意義如何,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特朗普不同於傳統的美國政客,確實說到做到。

八、「隱形」特朗普支持者

如前所述,特朗普鮮明突出的「白人至上主義」和「種族主義」標籤,以及其個人在私德、品質、人性等方面的明顯瑕疵,使得很大一部分信教守禮、道德意識感強烈的美國人,無法在公眾和私下場合透露自己對特朗普的支持——雖然從很多政策立場上,他們強烈相信特朗普是唯一能解決美國華盛頓官僚腐敗機制的「毒藥」,正所謂「以毒攻毒」。

這部分「隱形沉默」的特朗普支持者,無法從直接的民調問題中檢測出來;但是,稍微動動腦筋,改變一下問題的角度和切入點,這部分潛在特朗普支持群體就立刻昭然若揭了。

比如,成功預判了特朗普2016年當選的「民主研究院周日快報」 (Democracy Institute Sunday Express)就換了一個提問角度:「你覺得你身邊的朋友、親戚、同事會投票給特朗普嗎?」高達77%的受訪者回答「是的」,而只有23%的受訪者說「不是」。一個更令人震驚、但也順理成章的問題結果是:78%要投票給特朗普的美國人不願意自己的同事、朋友和親戚知道自己的投票意向;而只有13%要投票給拜登的美國人會在意這一點。

九、特朗普的對手太弱了

從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至今,拜登已經在美國政壇上活躍了將近半個世紀。雖然一直覬覦總統大位,但是拜登多次參選,都沒能闖過民主黨初選的門檻——2008年敗給了初出茅廬的奧巴馬;2016年自忖不是希拉里的對手,拜登根本沒有出場。

這一次民主黨的初選過程,拜登也是步履蹣跚,在民眾的調動力和個人魅力上,遠遠落在本黨對手桑德斯和沃倫的下風。其最終能夠勝出,與其說是拜登擊敗對手,不如說是民主黨捉襟見肘,新人黯淡,最後只能矬子里挑將軍,把老廉頗請了出來。

試想,12年前,還算精力旺盛的拜登都無法調動民主黨內的熱情;12年後,年近80、精力頭腦都每況愈下的老政客,如何來挑戰一個精力無限、新冠確診住院3天就滿血復活的特朗普呢?難怪特朗普在總統辯論場上的一句話,讓拜登無言以對——「我47個月裏做到的事,超過你47年在華盛頓做成的事。」

十、美國人認為疫情應對的錯漏,不能全怪在特朗普的頭上

單從今年新冠疫情的應對來看,特朗普政府的成績單,確實是讓人難堪沮喪、顏面無光的。從2月份開始,美國國內的疫情不僅沒有控制住,而且愈演愈烈,目前可以說已經大面積失控。最新的單日感染人數逾8萬,超過6、7月份的高點。死亡人數超過20萬,新冠疫苗遙遙無期,經濟復蘇緩慢無望,這肯定需要特朗普來承擔主要責任。

是的,民主黨支持者及美國自由派媒體,一直也是這樣來抨擊特朗普的;但是,美國的民意主體似乎並沒有把責任全怪罪在特朗普頭上。為什麼?

一來,這次世紀級的大瘟疫,恰恰擊中了美國政治體系架構以及個人自由主義傳統的軟肋。不僅美國如此,其他西方歐洲國家在疫情應對上,也基本上是不及格的。如何改進美國三權兩黨制度在應對突發危機事件上的效率,如何說服那些崇尚個人自由、天性抗拒政府管控的美國人來重新調整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換一個黨派執政、或者換一個領導人就能馬上改頭換面那麼簡單。

二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非常成功地將疫情的肇始及原罪,算在了中國的頭上。他更在多個場合重申,這個賬,將來一定要跟中國算的。很顯然,大多數美國人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是認可這個立場的。由此也可以預見,一旦特朗普成功連任當選,中美關係會走上新一輪更危險、更緊張的衝撞週期。

綜上所述,雖然美國民調機構還是每天不厭其煩地重復著「拜登遙遙領先特朗普」的老調子——就像4年前一樣,但從我觀測和掌握的指標數據來看,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特朗普贏多贏少的問題。雖然一周後的大選會有拖延和爭議,但特朗普勝選連任,幾無懸念。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日,美國多所高校爆發支持巴勒斯坦的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面對學生們要求加沙停火的和平訴求,一些美國政客給抗議學生貼上「反猶」標簽,用言語恐嚇學生,美國警方亦迅速採取行動,衝入校園大規模逮捕參與抗議的學生。

AP圖片

AP圖片

哥倫比亞大學門口聚集大批警察。AP圖片

哥倫比亞大學門口聚集大批警察。AP圖片

對此,就連《紐約時報》也不禁質問:「美國高校校園嚴控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是否意味著言論自由的終結?」

哥大門口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者。AP圖片

哥大門口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者。AP圖片

24日下午,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和眾多共和黨議員來到這一輪學生抗議活動中心——哥倫比亞大學。也許是擔心被抗議學生抗議,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稱,約翰遜邀請一些猶太學生舉行了會面。隨後,他與其他議員們一起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前的台階上向學生發表講話。

當地時間24日,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在哥倫比亞大學警告抗議學生,宣稱要出動國民警衛隊。AP圖片

當地時間24日,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在哥倫比亞大學警告抗議學生,宣稱要出動國民警衛隊。AP圖片

約翰遜表示,他已經會見了哥大校長沙菲克和大學其他高層管理人員,並敦促立即採取行動,解决校園騷亂問題。「我的感覺是,他們沒有採取切實行動來恢復校園秩序。」他稱,「我們不能允許這種仇恨和反猶太主義在我們的校園裏盛行,必須加以制止。那些人應該被逮捕。」約翰遜還警告說,將出動國民警衛隊,「我們打算離開這裏之後致電拜登總統,告訴他我們的親眼所見,並要求他採取行動,這也是適當的行政授權。如果這種局勢不能迅速得到控制,那麽國民警衛隊就應該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出動。」

AP圖片

AP圖片

《華盛頓郵報》稱,在約翰遜講話時,台下的學生抗議者發出陣陣噓聲,他們高呼支持巴勒斯坦的口號,包括「自由巴勒斯坦」「停止種族滅絕」。還有學生對約翰遜高呼「滾出我們的校園」。約翰遜停下演講,氣急敗壞地說:「好好享受你們的言論自由吧。」當約翰遜結束演講時,學生們重新發出噓聲,開始高呼:「邁克,你太遜了!」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示威者。AP圖片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示威者。AP圖片

與哥大相比,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學生抗議活動則因大批警察大規模逮捕行動導致「激烈的衝撞和肢體衝突」。據《奧斯汀紀事報》報道,24日上午11時40分,數百名學生聚集在奧斯汀分校體育館前和平集會,他們高呼「解放巴勒斯坦」並揮舞巴勒斯坦國旗。隨後,一群穿戴防暴裝備的警察,還有騎警騎著馬手揮警棍衝進抗議人群。

AP圖片

AP圖片

報道稱,甚至一名明顯是電視台攝像記者的男子也被警察打倒在地,另一名記者則流血不止。報道稱,該男子事後被確認是福克斯7台奧斯汀頻道的攝像師。視頻顯示,該男子當時手拿攝像機,他被一名警察向後猛摔在地上,福克斯7台證實該攝像師已被逮捕。另一名得州記者也被撞倒,流血不止。

對此,得州州長阿博特24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這些抗議者應該被關進監獄,反猶主義在得克薩斯是不會被容忍的。」他還稱,「在得州任何公立學院或大學,參與充滿仇恨的反猶主義抗議活動的學生都應該被開除。」他在當天一場活動中還强硬地表示,對在得克薩斯大學親巴勒斯坦示威者的逮捕將繼續下去,「直到抗議散去」。

24日,美國其他知名大學也幾乎都發生了學生抗議。在南加州大學,警察衝入學校逮捕了93名學生。

當地時間4月25日,一個經X平台認證、自我介紹為「專門報道美國各地重大事件」的媒體公司「R A W S A L E R T S」發帖爆料稱,有學生和抗議者報告,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的屋頂上發現「狙擊手」。

有學生和抗議者報告,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屋頂上發現「狙擊手」。X配圖

有學生和抗議者報告,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屋頂上發現「狙擊手」。X配圖

該貼文稱,「在全美多地多所大學爆發數十起抗議活動之際,有學生和抗議者報告稱,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的屋頂上看到了狙擊手,這引起軒然大波。」帖文同時表示,一些人對此表達擔憂,稱「把狙擊手派去屋頂上對付學生正是警察國家所做的」,「這絕對是令人憤慨的」。然而也有人認為,狙擊手的存在可能是出於安全原因,目的是防止任何潜在的威脅或緊急情况。

不少網民在這條消息下留言討論。有網民稱:「這太瘋狂了。」「發生的一切令人難以置信。」「這個國家的情况比政府願意與我們分享的要糟糕得多。」另有人質疑,「他們打算射殺誰?所以如果你抗議,就會被槍斃?」

不過,也有網民表示,「我在印第安納大學待了一個小時,沒有看到任何狙擊手。不過,我確實注意到一架無人機在周圍飛來飛去。」

AP圖片

AP圖片

對於美國警察進入大學校園鎮壓抗議學生,得州大學學生厄克特稱,警方的行動是「反應過度」,如果警察沒去强力干預,這場抗議活動「本該會保持和平」。他告訴美聯社:「由於這些逮捕行動,我認為還會發生更多的示威活動」。

與此同時,一些左翼議員也强烈反對警察鎮壓學生的和平抗議。

奧斯汀市議員富恩特斯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稱:「恐嚇鎮壓和平抗議是不必要的升級。我們應該得到解釋,為什麽採取如此極端的行動,來壓制看上去和平的抗議者發出聲音。」

AP圖片

AP圖片

民主黨眾議員卡薩爾也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批評了警方對學生抗議者的過度反應。「言論自由與和平集會是基本的憲法權利。無論你是否同意這些學生抗議者,他們都有安全與公平的權利。用武器和防暴裝備對付和平示威會加劇緊張局勢,使每個人更不安全。」

 「青春與憤怒:美國精英大學的親巴抗議」,俄羅斯《消息報》25日以此為題報道稱,這一輪高校學生抗議浪潮是新的社會現象。類似大規模學生抗議只在美國入侵越南期間出現過。拜登政府偏袒以色列的行動在美國社會中造成了新的分裂,這往往導致對抗。報道稱,甚至民主黨內也發生了分裂,民主黨一些左翼議員站在抗議者一邊。這也令拜登尷尬,他還擔心激怒年輕一代,會讓他失去更多選票。

AP圖片

AP圖片

也許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拜登的態度有所轉變。24日,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在記者會上表示:「總統認為大學校園裏的言論自由、辯論和非歧視很重要。」她說,「我們相信人們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此前,拜登曾聲稱,「反猶主義」「在大學校園或美國任何地方都絕對沒有立足之地」。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借機指責這些抗議造成的混亂都是「拜登的錯」。特朗普23日稱,「高校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美國的耻辱」。他稱,拜登既「不是以色列的朋友」,也「不是阿拉伯世界的朋友」,「他想要採取中間立場……這種做法肯定行不通」。

AP圖片

AP圖片

23歲的哥大學生羅德里格斯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任何支持向以色列提供援助的美國政客都應對數萬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負責。他說:「他們就是種族滅絕的直接同謀,除非他們能公開呼籲停止(以色列的)這種行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