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熱烈

香港土地供應短缺,九龍樂善堂早前把樂善堂小學改建成過渡性房屋「樂屋」,共提供五十一個二至五人家庭單位。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表示,市民對「樂屋」的反應熱烈,一星期內收到五百個家庭申請,超額申請達九倍。她稱,「樂屋」的居住環境相對較寬敞,為每個入住家庭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對親子關係帶來正面轉變。 

左:陳女士、劉愛詩。

左:陳女士、劉愛詩。

受疫情影響,不少基層家庭因而失業,難以改善居住環境,劉愛詩說,「樂屋」計畫開始接受申請一星期,已收到五百多個家庭的申請,超額申請達九倍,當中牽涉一千至二千人,可見反應熱烈。

活動空間增 親子關係改善

劉愛詩稱,劏房住戶及基層家庭等,普遍居住面積僅約一百多方尺,小朋友只能局限在有限的空間做功課、用餐及活動,由於每個「樂屋」的單位較劏房大一倍至三倍,對受惠家庭的小朋友帶來更舒適的生活環境,為親子關係帶來正面轉變感高興。她指,利用閒置校舍改建成過渡性房屋有一定難度,由於課室本身沒有獨立的廚廁、喉管及消防設備,但幸獲運房局及消防處等協助,令整個項目可準時完成,八個月內將二十六個課室,改造成五十一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劉愛詩透露,宋皇臺道與土瓜灣道交界興建組合屋作過渡性房屋的項目,已經展開地基工程,預計明年一月開始進行裝卸工作,期望明年第二季前完工,並讓居民入伙。

九月底入伙「樂屋」的陳女士是個單親媽媽,與十四歲兒子及十二歲女兒同住。她說,在未搬入樂善堂的「樂屋」前,三人居住在約一百呎的劏房,起居飲食困在有限的空間中,家人會因為生活環境的擠逼,變得心煩氣躁,經常為小事而爭執;但搬入「樂屋」後,與兩名子女的關係好轉,坦言現在的居住空間很大,已失去以往的壓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