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媒:進口萊豬凸顯台灣民主政治真象

兩岸

台媒:進口萊豬凸顯台灣民主政治真象
兩岸

兩岸

台媒:進口萊豬凸顯台灣民主政治真象

2020年12月01日 17:30

/大華網路報今日「是非集」專欄說,為了挺進口「萊豬」,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也公開表示,「在標準以下吃了,對健康影響不大」。既然如此,農委會為何仍對台灣的養豬業者,禁止其使用萊克多巴胺?李遠哲雖然是科學家,但他把「在標準以下」說得很輕鬆,卻毫無科學證據可支撐他的標準。顯然,科學家為了政治偏好,也可能說出違背科學的話,目的就是用其科學家的光環來蠱惑民眾。 

事實上,「在標準以下吃了,對健康影響不大」的說法,若是用來指2012年決定進口開放美國「萊牛」,或許才較為合適。台灣人的膳食習慣較少吃牛肉,甚至不少人或因信仰或因家族傳統,根本不吃牛肉。但相對民眾食用豬肉而論,葷食者幾乎在每天的飲食中,都會食用到豬肉或其再製品。試問,民眾要如何判定是「在標準以下吃了」? 

馬英九執政時期,政府在2012年決定開放美國「萊牛」進口,當時先透過修改法律,允許在根據民眾膳食習慣為風險評估後,可訂定「國內外」食用肉品含「乙型受體素」的安全容許標準。萊克多巴胺亦是「乙型受體素」的一種,在台灣目前的法制上,原則上仍列為供產食性動物使用的「禁藥」,當年隨著開放美國「萊牛」進口,亦放寬台灣養牛業者在取得許可證後,可使用萊克多巴胺於「含藥物飼料添加物」。但對於養豬和禽類動物,則仍屬於不得使用的「禁藥」。 

儘管目前政府稱所訂定的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量標準,要較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於2012年7月5日通過的標準更嚴,但各國基於文化和飲食習慣的不同,原本就該訂定更為嚴格的標準。何況,當年政府進口美國「萊牛」時採取「牛豬分離」原則,就是基於民眾吃牛肉遠少於吃豬肉的「膳食習慣」。 

更值得關切的問題是,《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明定肉食品不得檢出「乙型受體素」為原則,除非根據膳食習慣為風險評估後,才授權主管機關可放寬訂定安全容許量標準。然而,在此一法律規定並未修正,以及國人的膳食習慣也沒有被證明已改變前,何以政府就可斷然決定開放「萊豬」進口,甚至還加碼讓原禁止的牛豬內臟也開放進口了呢? 

衛福部長陳時中對於要求商品要標示「萊豬」,甩鍋稱國民黨執政時代開放的美萊牛,為什麼就沒有標示?也還指法律並未規定可以標示,標示後便涉及「歧視」等語。事實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本有授權主管機關可以要求業者須標示其公告的事項,故而並非法律所不許,更無關「歧視」。而過去「萊牛」沒有要求標示,原因就是民眾食用牛肉的比例難與豬肉相類比。 

陳時中和李遠哲相同,都刻意無視《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明定要根據膳食習慣為風險評估後,才可開放含有萊劑的肉品進口。前者違法濫權,後者頂著學術地位混淆民眾視聽,這是進口「萊豬」凸顯出台灣民主政治的真象。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