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高陽公主自編被大伯房遺直性騷擾,長孫無忌站出來接下案子,目的是挖出高陽公主的「黑材料」。

網圖

網圖

第一個被列入黑名單的人,是駙馬都尉薛萬徹。薛萬徹是初唐名將,驍勇善戰,早年追隨幽州羅藝,後來成為太子李建成忠實部下,在「玄武門之變」中率部與秦王將士力戰。李世民成功奪嫡後,念在他忠於其主,作戰英勇,於是既往不咎加以重用。

薛萬徹不負太宗期望,在貞觀年間平定東突厥、吐谷渾,又在北擊薛延陀、東征高句麗等戰役中出生入死,屢建戰功。貞觀十八年,薛萬徹升任左衛將軍,娶了高祖女兒丹陽公主,拜駙馬都尉,此後歷任右衛大將軍、代州都督、右武衛大將軍等軍中要職。

然而到了貞觀二十二年,薛萬徹的輝煌人生開始走下坡,他的副將裴行方控告他在軍中「仗氣凌物」,更指他發表涉足政治的牢騷話。裴行方與薛萬徹就此事當廷對質,據說薛萬徹理屈詞窮,無法自辯,結果被朝廷「除名徙邊」,開除官職,流放邊疆。

薛萬徹或許真的是說過牢騷話,但他被整的真正原因,是朝中政治傾軋和派系鬥爭,薛萬徹恰恰與長孫無忌的對立面房遺愛交往密切。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高宗即位,大赦天下,薛萬徹獲赦回京,並於永徽二年被起用為寧州(今甘肅寧縣)刺史。如果薛萬徹能汲取教訓,安分守己,也許能避開之後的劫難。

在被重用的一年,薛萬徹因足疾回京療養,與房遺愛打得火熱,再次「亂說話」。他憤憤不平地對房遺愛說:「今雖病足,坐置京師,鼠輩猶不敢動。」所謂「鼠輩」意指朝廷當權派,即是長孫無忌。

聞聽此言,房遺愛當年被徹底粉碎的「擁立夢」再度被激活,他滿臉興奮地對薛萬徹說:「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為主!」房遺愛所說的這個荊王李元景,是高祖第六子,時任司徒,他的女兒嫁給了房遺愛的弟弟房遺則,和房家是親家。

在房遺愛的小圈子中,除了薛萬徹和李元景,還有一個就是駙馬都尉柴令武。當初柴令武和房遺愛都是魏王黨的核心成員,魏王被廢黜後,柴令武也是一肚子失意和怨氣。高宗即位後,曾給了柴令武衛州(今河南衛輝)刺史職務,但他以公主身體不適要留在京師就醫為由拒絕赴任。柴令武賴在京師不走,據說長期與房遺愛「謀議相結」。

永徽三年十一月,被貶黜到均州鄖鄉縣(今湖北鄖縣)的魏王李泰終於一病而歿。消息傳至長安,長孫無忌發出冷笑。他意識到是時候收網了!

恰恰這時,高陽公主狀告房遺直非禮,長孫無忌心中暗喜,主動請纓調查。他一入手就挖出高陽公主的政治問題—「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這句話大意是,高陽公主曾經指使掖庭令陳玄運(內侍省宦官),暗中窺伺宮禁中情況和動向,並觀察星象變化。

很顯然光憑這條,就能給高陽公主扣上謀反罪名。因為禁中是天子所居重地,天象解釋權也只能歸朝廷所有,不論是窺伺禁中還是私窺天象,都已觸犯天子和朝廷權威,性質非常嚴重。高陽公主政治問題一曝光,案件立刻升級,長孫無忌信心倍增—既然公主涉嫌謀反,她老公房遺愛又豈能逃得了?

就在長孫無忌準備拿房遺愛開刀時,房遺直又主動站了來,「踢爆」房遺愛夫婦平日種種不軌言行,更令長孫無忌大喜。這也難怪房遺直落井下石,因為高陽公主誣告他非禮,令他無法抬頭做人,為保名譽和身家性命,當然要和房遺愛夫婦拼個你死我活。

揭發房遺愛和高陽公主後,房遺直自知房家難逃家破人亡,禁不住長嘆:「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

長孫無忌對房遺愛軟硬兼施,終於從他嘴裡把薛萬徹、李元景、柴令武等人一個一個撬了出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切都由長孫無忌說了算,在滿朝文武當中,長孫無忌想讓誰三更死,那個人就絕對活不過五更。

貪生怕死的房遺愛為了自保,不僅出賣所有「戰友」,還在長孫無忌威脅利誘下,張開血盆大口,一個接一個地咬住無辜的人。他們分別是吳王李恪、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等。這班朝廷大員應該想不到,房遺愛會咬上他們,令他們成了造反同謀,成了階下囚。

長孫無忌為什麼指使房遺愛咬上這班人?很簡單,長孫無忌不喜歡他們,說白了就是他們會影響他日後掌握朝政大權。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審理三個多月的「房遺愛謀反案」塵埃落定,高宗李治頒下詔書: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斬首﹔賜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自盡﹔將宇文節、李道宗、執失思力流放嶺南﹔廢李恪同母弟蜀王李愔為庶人,流放巴州(今四川巴中)﹔貶房遺直為春州銅陵(今廣東陽春)縣尉﹔將薛萬徹的弟弟薛萬備流放交州(今越南河內)﹔罷停房玄齡在宗廟中的配饗(以功臣身份配享於太宗別廟中的祭祀牌位)。

這個結果不僅令震動朝野,亦大大出乎李治意料。他做夢也想不到,一宗小小性騷擾案居然牽出一宗嚴重政治案,還把一幫元勛重臣和皇親國戚打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治不相信這些人全都參與房遺愛的謀反,可是在長孫無忌威嚴下,李治只能在長孫無忌擬定的詔書上蓋下玉璽。詔書頒布前,李治懇求長孫無忌留下其中兩人性命:荊王李元景和吳王李恪。然而天子乞求卻遭遇沉默。長孫無忌向兵部尚書崔敦禮使了眼色,崔敦禮中氣十足地回應了天子︰「不可。」那一刻,李治自覺天子顏面蕩然無存,一切都已無可挽回了。




歷史的風口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