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結束不久,很多在此劫難中故去的文藝界人士得到平反,因此各地多有補開追悼會。1979年10月12日,葉聖陶、夏衍、周揚(左起)胸前佩戴著白花,情態肅然,在北京參加某場追悼會,遠景的人叢中,隱隱約約有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面容。

1987年4月15日,劇作家曹禺在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典禮上。這張攝於曹禺先生晚年的照片,極為傳神,曹禺後半生內心的苦悶、糾結、不甘和痛苦,以及他處境的尷尬,都令人驚嘆地表現出來了——作為頒獎者,他仍然在台上,同時,他又是那麼孤獨。 

更多相片

「文革」結束不久,很多在此劫難中故去的文藝界人士得到平反,因此各地多有補開追悼會。1979年10月12日,葉聖陶、夏衍、周揚(左起)胸前佩戴著白花,情態肅然,在北京參加某場追悼會,遠景的人叢中,隱隱約約有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面容。

1987年4月15日,劇作家曹禺在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典禮上。這張攝於曹禺先生晚年的照片,極為傳神,曹禺後半生內心的苦悶、糾結、不甘和痛苦,以及他處境的尷尬,都令人驚嘆地表現出來了——作為頒獎者,他仍然在台上,同時,他又是那麼孤獨。

影製片廠化妝師孫鴻魁為其化妝。

畫家程十發在自家畫室里創作。上海,1955年。

畫家傅抱石(左)、關山月(右)聯手為人民大會堂繪製巨幅水墨畫《江山如此多嬌》。北京,1959年9月初。

家、劇作家老舍喜歡蒔養花卉。北京,1964年。這一年,《北京文藝》發表了老舍改編的戲曲《王寶釧》。

建築學家、作家梁思成(左二)和林徽因(左一)夫婦在清華園家中會見英國建築師斯金納。北京,1952年9月14日。當時,林徽因已經48歲,三年後去世。

原《文藝報》主編陳企霞在青島療養。1987年7月,酷暑中的青島,陳企霞卻穿著中山裝,還緊扣領口。如果觀者了解陳企霞和丁玲當年被打成「丁陳反黨集團」的始末,看過徐慶全寫的《革命吞噬它的兒女》一書,就可以想像陳企霞曾遭受過的身心折磨,就會理解陳企霞在這張照片中的表情了

影製片廠化妝師孫鴻魁為其化妝。 

畫家程十發在自家畫室里創作。上海,1955年。

畫家傅抱石(左)、關山月(右)聯手為人民大會堂繪製巨幅水墨畫《江山如此多嬌》。北京,1959年9月初。 

家、劇作家老舍喜歡蒔養花卉。北京,1964年。這一年,《北京文藝》發表了老舍改編的戲曲《王寶釧》。 

建築學家、作家梁思成(左二)和林徽因(左一)夫婦在清華園家中會見英國建築師斯金納。北京,1952年9月14日。當時,林徽因已經48歲,三年後去世。 

原《文藝報》主編陳企霞在青島療養。1987年7月,酷暑中的青島,陳企霞卻穿著中山裝,還緊扣領口。如果觀者了解陳企霞和丁玲當年被打成「丁陳反黨集團」的始末,看過徐慶全寫的《革命吞噬它的兒女》一書,就可以想像陳企霞曾遭受過的身心折磨,就會理解陳企霞在這張照片中的表情了

作家、詩人徐遲下放河北懷來縣暖泉鄉勞動,學種當地特產馬奶葡萄。懷來縣暖泉鄉,1958年8月23日。




老照片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