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中國航空發動機本來有一个良好的開始。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國便在蘇聯幫助下,建立了現代噴氣發動機及飛機的生產線,生產米格17F/殲5戰鬥機,以及配屬的∨K1發動機,三年後又生產超音速的米格19/殲9戰鬥機,及配屬的渦噴6發動機。同時,有两位大師級的發動機專家吳仲華及吳大觀,分别在理論研究及工程設計两方面有出色表現。

    两吳都是抗戰時西南聯大的高材生,四十年代留美獲博士學位。吳仲華更以他創立的"軸流,徑流及混合流在噴氣發動機運轉"的理論,以及設計計算的"吳氏公式",深受歐美同行的認同,奠定了他在這方面的權威地位。後來的英美航發企業,按此理論開發了六十年代名重一時的著名的發動機。

    吳仲華五四年回國,立即從事有關的工作和教學。可惜在五八年被誤劃為"右派",二十年没没無聞,復出已逾花甲了!

    吴大觀解放前已回國,在解放區工作。五八年参與"殲教1"飛機的設計製造,並將蘇援∨K1發動機縮小,開發了我國自己的發動機。在殲5殲6的引進自產立下汗馬功勞。他和吳仲華分别是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專家,同樣受到不公待遇,熬過了反右,却逃不過"四清",浪費了十年的寶貴光陰!

    两吳在七十年代後期離開"牛棚",在引進英國"斯佩"發動機的談判(*註)中立下大功。當時負責談判的英國專家得知吳仲華就是"吳氏公式"的創始人,對他尊敬有加。

    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没有那些過度的階級鬥爭,讓兩吳在盛年安心工作,再多点經費調撥,我國航空發動機定會大大提前完成對世界水平的趕超!

*註:

   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有了些鬆動。周恩来總理利用這機會,進口了一大批設備,除了多个尿素工廠(生產化肥以提高糧食產量)外,航空發動機也是其中之一。適逢英國勞斯萊斯經濟困難,在研發新式的RB199的同時,有意將現成的RB168技術外售。这種發動機是民航機"三叉戟"用的,其MK202軍用型是給向美買入的F4幽靈機用的。用了這種"斯佩"渦扇發動機的英國"幽靈“,比美國原裝貨性能更佳,有更好的機動性及更遠的航程,因美國用的是J79噴渦機,耗油量大。中國就是看中這種"斯佩"軍用型發動機,引進和國產化後,就是用於新一代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的"秦嶺",為新一代戰鬥機提供強勁的動力,一改米格系列航程短、武器㩗載少的弱點。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