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愈來愈緊張,十天前高層代表會晤雙方公開交鋒,都可以話係停留口水之爭;但到過去一周新疆棉花戰已係埋身肉摶,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大品牌都已經有實質的損失。

大家都好難期望中美關係可以出現奇蹟的變好。其實從兩國高層會晤的細節都已經預示到,由一個細細的「泡麵」(即食麵)已經可以見微知著。

事緣是咁的,中美高層會面共有3場,第一場會議開會前的拍照時間,新聞界叫「Photo Call」時,就爆出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不按雙方商定的講話,即場「爆肚」加料,包括指責中國在新疆、香港及台灣的行為等攻擊中方的言論。美方做了初一,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箎就毫不客氣地反擊,「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些金句在網絡世界瘋傳。

當第一場會晤結束後,下午開始第二場對話,中方代表楊潔箎和王毅離開入住的酒店前往會場時,傳媒拍到的影片錄下了楊、王二人就有以下的對話:

王毅問楊潔篪:午飯吃了?

楊潔篪:嗯,吃的泡麵!

做慣外事採訪的記者都了解,一般都是第一場會晤有前面提到的「Photo Call」,拍攝會談開始的5至10分鐘,到第二、三場時都不會再安排拍攝時間,而攝影師就在會場門外或者代表團入住的酒店大堂等候,拍攝兩方人員進進出出的場景,而文字記者就會察言觀色,看看進出會場或酒店時的代表團成員有冇笑容、行路時有冇傾偈等細節,以評估會談的氣氛。

在這些零碎的進出場景,記者本來不期望有什麼收穫,但有楊潔篪這一句「食泡麵」,記者簡直係如獲至寶。有愛國人士解讀為批評美方好小家,作為東道主,連中午飯都不安排請中方代表吃。以我採訪這樣多外交新聞來看,這個解讀略為激進了,其實一餐飯誰出錢不是一個問題,也不太可能用此留難任何一方。但不代表這一句「食泡麵」就無意思,我覺得反而背後有可以有更深層的解讀。

先了解一下外交小知識:

一,楊潔箎和王毅都係外交老手,不可能不知道攝影師會錄到兩人談話,而且你看影片,前後兩人都無講其他事情,所以推論出兩人有意而講的。

二,一般兩國高層對話或會談,都係有「外交拍照套餐」,先是在正常交往都會會談前拍照,甚至係有握手的,現在疫情關係改為碰手肘。然後可以拍會談開會相。會談後,通常東道主會設正式午宴宴請對方,或者係工作午餐會,吃較簡單的便餐。

三,這類兩國高層對話,好好醜醜都有一份大方向的共同聲明,關係好的甚至有聯合記者會。

參考這外交小知識,就會睇到中美關係差到什麼程度,一、拍照時間,雙方「楚河漢界」坐定定,無握手、無碰手肘的照片可拍;二、第一輪會面後,不要說宴請,連工作午餐都無,所以才出現楊潔篪「吃泡麵」之說;三、會後無聯合聲明,美國之音還是在會面前已披露雙方不會有聯合聲明,可想而知美方的態度,一早不是要朝著雙方要有共識方向,更不要說搞共同記者會了。

睇睇中美高層會晤後,王毅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會面,流出多張兩人熱情打招呼踫手肘的照片,還在風光如畫的桂林山水下共晉午餐的圖片。

中俄外長互動拍照安排

中俄外長互動拍照安排

中俄外長互動拍照安排

中俄外長互動拍照安排

中俄外長及代表團成員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共晉午餐

中俄外長及代表團成員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共晉午餐

所以楊潔篪這句「吃泡麵」不是話美方小氣,而是展示了一種態度,暗示給記者知道,雙方話不投機到不會坐下吃飯地步,連做做樣、正常的工作午餐,大家都無意願坐低食餐飯。

我採訪外事新聞20多年,從無見過這樣公開互發炮的「Photo Call」,也很少在進出會場外面可以「撈」到「吃泡麵」這樣的金句。

正如一位資深外交官都感慨:「我們也沒見過。世界已經變了,再也回不去了。」

李彤




微觀中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