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高質量+高顏值!深圳「新矽谷」是怎樣打造的?

大灣區

高質量+高顏值!深圳「新矽谷」是怎樣打造的?
大灣區

大灣區

高質量+高顏值!深圳「新矽谷」是怎樣打造的?

2021年04月21日 22:43

光明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先行啟動區,也是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被譽為深圳「新矽谷」。光明區已明晰發展路徑,正著力從科學、城市、產業、生態4個維度入手,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在深圳市光明區東北部,有一片總面積99平方公里的區域,嵌山擁湖、綠蔭環繞,科學公園、宜居小鎮與產業園區錯落有致,這裏是光明科學城,被譽為深圳的「新矽谷」。

光明科學城正處於開發建設的關鍵階段。為此,光明區日前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高顏值深圳北部中心的實施方案》。這一實施方案有何內涵?光明區要怎樣實現高質量高顏值發展?深圳市光明區區委書記劉勝告訴記者,「高質量強調的是發展方式、路徑和內涵,高顏值彰顯的是發展目的、成效和結果,高質量追求往往催生高顏值成果,高顏值要求也必然倒逼高質量發展,兩者既有機統一,又相輔相成」。

強化科學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如今在光明科學城,一批頂尖科學家在此安家、一系列重大科研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在此加速攻關。

中心,集中攻關重大科學問題。其中,新冠病毒藥物研發等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們強調對年輕科學家的支持,強調學科交叉,正探索建立科學自由探索與協同攻關雙輪驅動的創新發展模式,並期望能夠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進行探索。」深圳灣實驗室主任助理張欣豪告訴記者。

在實驗室,記者遇見了紮根於此的年輕科學家黃愷。他告訴記者,在2019年的一場國際學術會議上,他遇到了深圳灣實驗室召集人之一高毅勤。「在那次見面中,我發現不僅高老師本人見地專業獨到,深圳灣實驗室對科研人員的招募、考核標準也不走尋常路,非常注重學科交叉與基礎研究。2020年博士後畢業後,我便應邀來此成為特聘研究員。」黃愷說,“很多時候,基礎科研並不是衝著某一個產業目標去的,但對未來產業發展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深圳灣實驗室開放包容的氛圍,很適合我們潛心做研究。”

記者了解到,目前光明科學城正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激發重大原始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產業,全方位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隨著建設步伐加快,一批聚焦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光明科學城集中佈局,著力打造空間集聚、學科關聯、開放共享的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級並依託科研機構平台、研究型高校,圍繞重點行業領域,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前沿引領技術研發,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源頭供給。

推進科技成果「沿途下蛋」

「沿途下蛋」是對“科研—轉化—產業”這條可持續發展創新生態鏈的形象比喻。想要下“金蛋”,先要築「金窩」。光明科學城正是深圳近年來著力打造的「金窩」所在。

究竟該如何築「金窩」?劉勝告訴記者,“光明科學城既做基礎研究,也做應用基礎研究,偏重於應用基礎研究。我們在體制機制方面充分考慮產業轉化,在貼近市場需求的前沿催生創新成果,同時通過大規模產業應用正向回饋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環”。

例如,光明科學城正依託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學裝置、光明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推動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在一棟樓里實現“樓下的問題在樓上解決”,促進大科學裝置和產業項目互為支撐,產生協同共振。目前,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已完成兩批共18家企業遴選,並於3月底開始有序入駐。

在研究方向和佈局方面,劉勝告訴記者,光明科學城更聚焦產業領域,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源頭供給。到2025年,他們將推動10個以上創新創業綜合體投入運營。其中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學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合計超過2700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一批有影響力的機構平台在光明科學城投入運作,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便是其中一大重要創新載體。

「創新院堅持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打造量子時代精密測量技術、裝備和標準的全球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立量子計量支撐體系。」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副院長陳澤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光明區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立區之本,把先進位造業作為強區基石,集聚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具有集聚效應的龍頭企業,為未來發展積蓄了充足能量,正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提升源頭創新能力,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吸引優質企業和人才的重要基礎。光明區積極提升硬環境和軟服務,加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

留學人員創業園是光明區高新技術成果孵化基地的典型代表。自2013年開園以來,累計吸引80個項目入駐,孵化成功率83.3%。

走進位於留創園A1棟的深圳厚存納米葯業有限公司,一張張單人辦公桌緊挨著牆擺放,桌旁狹小的過道僅能容納一人通過。「我們的大部分區域被改造成實驗室,所以辦公區小了點。」厚存納米公司創始人張龍貴告訴記者,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國內最早專註於mRNA遞送、mRNA病毒疫苗、mRNA腫瘤疫苗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技術企業之一。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深。「在光明區,服務型政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圳飛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張雨告訴記者,政府營造了公平開放透明、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相關部門經常召開座談會了解企業訴求,及時主動幫助解決。”

讓張雨備感貼心的服務並不是個例,光明區正積極建立健全服務企業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政策體系,加快建設教育、醫療、文化新高地,打造配得上世界一流科學城的營商環境。

「在產業支持政策上,我們聚焦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難點問題,在政策上做‘加法’。」光明區副區長姚高科告訴記者,他們先後制定出台現代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構建起以特色服務產業為支撐的“3+1”產業體系和專項政策,以及“1+4+N”產業扶持政策體系;聚焦“協同發展”,營造“優勢優先、新興培育、提質增效”的產業發展格局。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們圍繞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等環節,積極深化改革提升服務,著力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姚高科告訴記者,他們還探索推行領導幹部、人才服務專員、行業專家共同聯繫服務一位人才的“3+1”模式,提高高層次人才歸屬感;開發光明科學城“智慧人才”信息綜合服務系統,力爭成為“互聯網+人才服務”的範例。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的全方位全鏈條企業培育體系,無論什麼成長階段的企業,在光明區都可以找到成長空間。

如今,光明區在打造讓「科學家心生嚮往、企業家心無旁騖、創業者心懷夢想」的營商環境上已卓有成效,推動經濟發展持續向好。數據顯示,光明區地區生產總值已從“十二五”末的681億元增至2020年的1100.77億元——成為深圳增長潛力最大的板塊之一。

「接下來,我們還將向招商要後勁,畫好‘3+1’產業龍頭企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專新特精企業等招商圖譜,組建小分隊按圖索驥敲門招商、靶向招商,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光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林樹平告訴記者,要向空間要效益,打造產業空間保障新模式。向短板要質量,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向服務要競爭力,進一步爭創優化營商環境新優勢。

生態環境宜居宜業

乘坐地鐵六號線從福田、龍華進入光明區,大片綠色映入眼帘,新建公園鱗次櫛比,呈現出天藍水清岸綠的生態之美。對於當地民眾來說,如此景色在兩年前想都不敢想。

茅洲河曾是光明區有名的黑臭河,帶給周邊居民不小的困擾。「我們有一棟廠房就在茅洲河邊,以前河裏滿是垃圾,刺鼻的臭味經常吹進廠里來。」凱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行政副經理黃映球告訴記者,經過治理,茅洲河水變清澈了,風景優美的河邊成了大家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光明區市容環境底子薄、基礎弱、起點低。光明區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將科學與城市深度融合,推動全域景觀提升,建設「生態綠」與“科學藍”“公園之區”交相輝映的現代都市田園景觀。

「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把每一個項目干成精品。」光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李晗告訴記者,在提升城市環境上,光明區樹立中心城區意識,用最適合的建築用材、最先進的建設工藝、最精緻的“繡花”功夫,精細打造每一處節點,既重“顏值”更抓“內涵”。

記者了解到,目前光明區已基本建成公園之區,完成全域景觀提升項目60個,總投資約15億元,治理範圍超過50平方公里。

水環境治理同樣效果顯著。如今,茅洲河幹流光明段水質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平。光明區水務局副局長張明亮告訴記者,「2020年,我們在全國率先探索‘廠網河源庫’供排水一體化全績效管理,實現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一年間完成99個片區供水管網改造,整治河道69公里」。

如今驅車行駛在光明區,高質量高顏值發展景象撲面而來:道路兩旁的綠化整齊精緻,色彩絢麗的建築夾道迎送,造型時尚的天橋點綴其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周邊的圳園路按照「一路、一園、多節點」,將普通市政道路打造成為花景大道。據悉,“十四五”期間,光明區還將建設更多優質公園,以綠道、碧道慢行系統為紐帶,讓公園從“星羅棋佈”到“串珠成鏈”。

「常規城市發展都是先發展經濟、升級產業,再建設配套、提升環境。」劉勝告訴記者,光明區要迅速成為吸引高端資源和人才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就要走出一條不同的路子。“必須從戰略高度看待高質量高顏值發展問題,如果仍按照老套路走,很難真正實現趕超。”

劉勝表示,接下來,光明區將建立一套高質量高顏值的標準體系,划出「硬杠杠」,架起“高壓線”,持續攻堅克難,不斷趕超奔跑。希望到2025年,光明區成為後發地區跨越式發展典範,實現經濟質量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沿途下蛋」路徑成型,初步成為深圳科研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城市中心功能顯著增強,城市與生態共生的全域景觀一流,崇尚科學、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深入人心,初步建成具有強大資源吸附力、承載力和輻射力的深圳北部中心。

經濟日報記者手記

後發趕超謀定而動

謀定而後動,厚積而薄發。光明區作為深圳市後發城區,適逢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重大歷史機遇,目前已按下發展加速鍵。

趕超奔跑中,如何走出一條既符合新時代要求,又結合自身實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首先要順應發展大勢,找準定位借勢而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是國家給出的命題,“高質量推動創新發展,高顏值塑造城市風貌”是光明區給出的解題思路,“全面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高顏值深圳北部中心”則是具體實施方案。一張白紙好繪圖。當前處於深圳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起步之初,正是以更大視野謀劃更高發展標準的最佳時期。光明區已對發展規劃形成清晰認識,正凝心聚力全速前行。用光明區區委書記劉勝的話說,“趕超奔跑必須打好戰略主動仗”,要有豐富內涵、有技術含量,既跑得快,又找到一條更好的新路。

其次在後發趕超的路上,需要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高質量和顏值提升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的引導帶動至關重要。一旦搞好配套環境,市場自然會按照規律介入,實現高質量發展。光明區政府當前主導建設了很多公共設施、關鍵片區,責任重大。為實現科學有效地趕超發展,光明區從政府做起,從政府工程做起,從公共服務做起,堅持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

最後,還需加強能力建設,拓展視野,強化實施保障,形成合力。後發趕超不能急於求成,還要守住綠色發展底線,讓發展後勁更足。目前,光明區努力提升人員專業素養,實現上下一心,確保計劃如期執行。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