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橋戰役中出擊的新四軍戰士

淮安車橋鎮的烈士紀念塔。

粟裕,是我軍的一位戰功赫赫的軍事家、戰略家,他在抗日戰爭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摧枯拉朽、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中國全面抗戰的八年,他是中國唯一一位一直堅守在抗戰最前線指揮作戰的高級將領。

戎馬一生的大將軍

粟裕原名粟多珍,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他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了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建國後歷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9月27日,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10月,粟裕被中央軍委評為「中國共產黨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戰功赫赫的常勝將軍

在抗戰時期的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閩邊抗日游擊總隊從平陽縣開赴皖南,加入新四軍戰鬥行列。

1941年8月13日,粟裕指揮蘇中軍民反擊日偽軍報復性的「掃蕩」,連續作戰42晝夜、130餘次,殲日軍1300餘人。8月中旬起,領導和指揮持續8個月的要點爭奪戰,“七保三倉”,“五保豐利”,斃傷日軍800多人。

1944年1、2月間,粟裕發起對日春季攻勢作戰,解放國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鎮一百五十多處,爭取日偽軍一千餘人反正。

粟裕先後創建了浙南、蘇南、蘇中、海上和蘇浙皖邊根據地。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蘇浙軍區司令員,統一指揮蘇南、浙西、浙東部隊。

骨灰中驚現三塊彈片

粟裕一生先後6次負傷。頭部兩次負傷,在武平戰鬥中,子彈從他右耳上側頭部顳骨穿過;在水南作戰中,被炮彈炸傷頭部。手臂兩次負傷,在硝石作戰中,他左臂負重傷留下殘疾;在浙西遂安轉戰中,他右臂中彈。

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後,家人從他火化的頭顱骨灰中,竟發現了三塊彈片。2003年,軍事科學院籌建院史館,粟裕大將夫人楚青才公開了這三塊珍藏近20年的彈片。

1955年,毛澤東有意將粟裕封為元帥,但被粟裕推辭了,但毛澤東認為粟裕「大將」還是要當的,而且須為十大大將之首。粟裕對他的軍銜問題卻看得很淡泊,他說:“評我大將,就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出神入化的軍事指揮藝術

粟裕的軍事指揮藝術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在1939年1月,由他指揮的新四軍奇襲官陡門之戰,僅8分鐘便結束了戰鬥。擊斃日偽軍200多名,活捉57名,繳獲長短槍80餘支,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屬罕見。

粟裕的游擊戰令日軍膽戰心寒,日軍無奈地說:「新四軍是個神,你打他時一個也沒有,他打你時都出來了。」

粟裕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游擊戰一時傳遍大江南北。《新華日報》發表了他撰寫的《蕪湖近郊官陡門的奇襲》一文。延安翻印了粟裕和參謀長羅忠毅合著的《實戰經驗錄》,向八路軍和新四軍將士推廣。

粟裕的游擊戰術聲名鵲起,國民黨也慕名而來「取經」。國民黨第三戰區派專人請粟裕前往傳授游擊戰的經驗。粟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演講,讓國民黨將領們猶如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據一位駐英國的外交官說:「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曾說過他對人類戰爭史上最崇拜的偉大的軍事家只有中國的粟裕和法國的拿破崙。」

毛澤東稱他「最會帶兵打仗」

上文所述的車橋之戰,成為新四軍抗戰期間最大的勝仗之一。延安新華社播發了「車橋大捷,粟裕以雄厚兵力打了一個大殲滅戰」的消息。粟裕被毛澤東稱為「最會帶兵打仗」,並被劉伯承稱為“最優秀的將領”。他在解放戰爭中以爐火純青的戰役指揮才能,指揮華東野戰軍打掉了蔣介石807萬軍隊中的245萬,佔總數的30.6%,居於全部四個野戰軍之首。

粟裕生前留下過「生死沉浮尋常事,樂將宏願付青山」的詩句。百姓也為他留下過口耳相傳的“一心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長江,五人總前委之一,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征程,九死一生,十大將之首”的順口溜,這是對粟裕將軍偉大一生的最美總結。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